来源:中国网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7/1/18 11:35:19 加入收藏
改变了教育环境
教育已经不限于学校里头,不限于课堂上,不限于老师讲的东西。学生从互联网可以获得需要的信息,大大扩大了教育学习的领域,学习的内容更丰富了。
改变了学习形式
互联网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过去教师是按照中等水平的孩子来备课,那么聪明的孩子就吃不饱,智力差一点的孩子就比较吃力,或者某一些地方没听懂,往往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孩子为什么会变成学困生呢?他在某一点上没有跨过去。
如果教师按照中等生水平备课,往往照顾不到各个方面。现在互联网+教育可以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天资比较好一些的,聪明一点的学生,你可以多布置一点课外学习,学习差一点的孩子,你可以帮助他从网上互联。老师和学生可以互联,就可以不断地帮助他。
我曾经在法国参观过一所小学,看见一个孩子在图书馆看书,不在班上上课,我就问他的校长,这个孩子怎么不到课堂里去?他说这是老师允许的,学生说今天老师讲的课我已经会了,不用在课上再听了,老师就容许他到图书馆自己学习。我想这就是灵活地对待每个孩子。那都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现在的互联网更有这个条件了。
改变了师生关系
教师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过去是教师讲课本的内容学生听,现在学生可以从各方面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
那么老师是什么呢?在互联网时代是不是可以取代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讲到:学校不会消亡,老师不会消亡。学校为什么不会消亡呢?学生走出家庭,幼儿园、学校是他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教师不会消失,因为教师要用他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习、指导学生。
教师在互联网时代起什么作用呢?首先教师是设计者,要为每个孩子设计适合他的学习方法;第二,教师是指导者,指导学生怎么获取有用的信息,有益的信息;第三,老师是帮助者,学生有困难了,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上的困难,老师要加以关怀;第四,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要充分地理解学生,充分地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一起来学习,一起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反思我们的教学和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资源。我觉得教师的成长应该在课堂上,这个课堂指的是大课堂,包括课外活动,包括社会实践。
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改革
当前改革的重点要放在哪里?从宏观来讲,是教育领导部门的事情,从基层来讲,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课程和教学上。
我发现有一些学校本末倒置,学生的活动搞得很多,但是课堂教学并没有很好的提高。我最近到了一个学校,听了两节课。这样一个时代,学生还是背着手坐在那儿,你想这个班落后不落后!我们八十年代就反对让学生背着手坐。数学课上,老师讲三角形的面积,就有一个点讲错了。
这所学校的活动多得不得了,在走廊里头是各种各样的展示,真的是轰轰烈烈。我觉得,我们应该还是要踏踏实实把课堂做好。课程标准有了,还要靠我们整合,还需要老师来实施这个课程。同时要回到教学,要有所变化。我们的精力到底放在哪儿——教学改革。
有人对“学校办出特色”提出异议,说我们的教育标准、教育要求是一样的,办什么特色?要对办出特色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所谓特色就是要根据学校的历史、环境、氛围、文化建设等提出一个共同的理念,让全校师生都能认同这个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理念,一起来奋斗。不是开个什么课就叫特色了。
我们现在到了一个转型的时期,不光是教育的发展要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还包括时代的发展也在转型,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教育是要培养未来的公民,所以,我们的教育是未来的教育。
本文摘编自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召开的首届主题为“聚智融创 促进每一所学校优质发展”的共同体建设工作年会。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