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作者: 莫里斯 已有0人评论 2017/1/7 21:16:25 加入收藏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院院士 詹姆斯·莫里斯
大家上午好!
我就会说“你们好”这句中文。非常荣幸受到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组委会邀请,来跟大家讨论一下教育方面的问题,我理解今天我们所谈论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教育方面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下面我要讨论的内容是如何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主要从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跟大家分享,不是讨论经济分析方面问题。我们提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创造性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发明一种产品,包括一种新药品,或者发明一个新手机,或者我们认为创造力是能够使我们现有的生产过程能够更加高效,比如说我们使得手机的功能更高、使得药品的效率更高,或者说是一种创造的艺术形式,创造一种艺术品,包括创造其他音乐、建筑物、设计等等这方面的创造力,在创造力方面包括对一些物品的设计,也要展示我们的创造力,比如说我们对于时装、连衣裙、家具、建筑物的这种设计,也要我们具有创造力。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创造力,需要我们去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在数学方面做出一些新发现。这都需要我们去独立思考,去进行创造性的一些创作。
当然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我们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才能够有创造力。有没有教育方面的一种灵丹妙药,能够帮助我们所有的人能够变得具有创造力,能够解决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呢?创造力培养方面确实有很多经验和教训来学习。
有一个著名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作家,他的名字叫杰瑞德·戴蒙德。在他的很多书里不止一次提到过他的一次经历,他在澳大利亚中部的一些新几内亚岛屿的地方,见了当地的一些土著人,一帮我们认为没有受过教育的本地人。在当地的一些村庄里没有学校,人们没有接受过教育,而且跟外地也没有多少联系。但是,这个教授发现当地的人实际上是很具有创造力的,因为他随身带了一些现代化的物品,他发现这些人总能够发现这些物品有一些创新性的使用方法。
这种对于创造力的一种自然的追寻,可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人类的天性里面已经有追求创造性的这种潜能,所以我们的教育系统是应该鼓励这种创造性、培养这种创造性。作为我们人类来讲,我们究竟需要多少创造性呢?当然不需要所有的人都非常具有创造力,但是当我们所有人都具有创造力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对社会更有益,而且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我建议我们社会应该是给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以便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另外,对于一些小方面的创新,我们也应该加以重视。这些小的创新,包括我们在自己的花园里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园艺活动,包括烹饪方面,这些同样和那些重大的发明还有对一些艺术品的创造也是很重要的。创造力意味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会各不相同。在社会里面,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以便防止这种无政府状态。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让所有的人、所有的群体都去做同样的事情,都千篇一律做事情,像我们的士兵站军姿,或者像学生背诵课文一样,这个时候不是在培养创造力人才,这个时候创造力受到一些压制。可能我们社会需要一定的秩序维持。
对于创造力培养方面,可以只限于某一些特定的人群。对于其他类型人才可以做一些重复性、操练性的工作。我个人的观点,应该对所有人进行我们所认为的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有助于人才创造力培养,对于本人来讲也是让他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更有成就感。在这里我想讨论两种教育,一种就是我们所受的基础教育,另外一种就是高等教育。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