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顾明远:我不反对应试考试,但不赞成应试教育

来源:中国网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7/1/18 11:35:19  加入收藏

  教育改革:要从“教”转变到“学”

  当前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什么?从宏观上讲,还是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但从学生角度来讲,就是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改变。培养纲要,六大改革第一项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个跟教育观念有相同的地方。教育观念不改变,培养模式也很难改变。

  培养模式需要改变什么呢?一句话就是从教到学的变化。教学教学,过去我们的重点都是放在“教”上,而没有放在“学”上。我们要从教转变到学。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个很重要的报告,叫做反思教育,向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的观念转变。这是针对当前的各种形势、各种矛盾提出来的。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尊重生命,尊重人类,尊重和平,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特别是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照顾,所有的人群都能受教育,包括少数民族,土著人,残疾人等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说,反思教育提出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要还原教育的本质,同时也提到终生教育。教育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共同事业,只是要共同共享。过去的教育往往重视教育的结果,而不重视教育的过程。所以要重新定义学习,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

  我的教育信条:没有兴趣,就没有信心

  这里有两个观点我觉得值得研究。一个是要注意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要重视个性。另外一个要重视学习,是共同学习,而非个人孤立的学习。所以要辩证地理解这个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老师教学生学,这个问题到今天已经逐渐改变。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在1980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大家接受不了,因为我们长期以来提倡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学生是主体,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哪里?

  1993年,我又重写了一篇文章,我说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者是不矛盾的,是辩证的关系。

  当时中国有七所学校:上海一师附小、北京一师附小、无锡师范附小、南京琅琊路小学、成都龙江路小学、广州八旗二马路小学、沈阳铁路第五小学全国首批学校实施愉快教育。

  他们把总结的经验拿给我看,我表示赞成。有很多学校特别是重点中学的校长提出质疑,学习是刻苦的,怎么愉快啊?我说不对,不愉快就不会刻苦,这个并不矛盾。只有愉快了才能刻苦,有兴趣了就不觉得是被强迫学习,是那么苦的差事。我的教育信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信心。

   因为我看到很多孩子是被迫学习不是有兴趣的学习,我觉得我们当前教育最大的弊端就在于被学习、被教育。家长让孩子从小去上这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问问孩子喜欢么,上了奥数班,他喜欢数学么?

  所谓愉快不等于不要学习,打打闹闹嘻嘻哈哈,愉悦是一种心情,是在学习里获得成功,感受到的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我们做老师的要为学生担忧,担什么忧?就是担心他们将来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变成一个庸庸碌碌的人。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怎么使学生愉快的学习?就是要把教转化为学,启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来学习。自己来学习就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什么叫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也是最公平的教育。我们现在提个性化学习。工业社会,这种类个性化的学习很难做得到,因为一个班很大,是工业化的一种标准。

  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说,以前小学课桌是一排一排的,现在是马蹄型的、圆形的,小组的形式了。老师讲得比较少,不像过去似的满堂灌。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学生讨论时有几个是比较积极的,但总有一两个学生不积极,只是站在旁边,听着。那么这两个孩子是不是也参与了学习呢?佐藤学的意见是,小组不能太大,四人组是最好的,可以充分发表意见。这是一种从教转到学的过程。

   这里还有很多问题,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学,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到底哪种方式更好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来解决问题。孩子的理解力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深刻。

  互联网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

  我们提倡个性化教育,不要理解为个别的教育。培养个性化的教育一定是培养学生的个性,什么适合他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里面讲到,学习不是孤立的,是要通过和同伴、老师共同讨论来实现的。

  现在一些家长不满意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待在家里头。现在在家里学习的孩子全国大概有好几万了,不是少数。你把他关在家里头学,不一定就能学好。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发展,我觉得这个理念也是值得注意。我们提倡各项花,个性化并不等于个别化。

  当前已经进入了互联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在颠覆着传统教育。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我们的眼光应该面向未来。现在小学的孩子,还有十多年才能走向社会,十年以后是什么样的社会,大家谁能预测?

  现在的小孩已经生活在这个时代里了,两三岁的孩子都会玩手机,都玩iPad,都知道什么叫支付宝。所以我们的基础教育要有前瞻的眼光。我们要改变教育的形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以及师生的关系。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