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7/1/7 20:46:16 加入收藏
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我看来,几乎所有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家庭的脆弱、衰落甚至崩溃是最为严重的家庭教育危机。换句话说,就是有太多的家庭没有温暖,没有正常的生活,没有良好的关系,而当家不像家,父母不像父母,孩子就不可能像孩子。比如,902万留守儿童的家庭特别是36万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比如每年几百万离异家庭中那些发生冷战与热战而伤害孩子的家庭,还有近半数家庭父教缺失等等问题。
近期上映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就是反映为了房子和生二胎而假离婚带来的真悲剧,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关于这一点,我曾写过《家庭崩溃的最大受害者是未成年人》一文,发表在《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5)》(2016年10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我呼吁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家庭,全社会都来支持家庭,国家多出台一些维护家庭建设的法律法规,例如出台《家庭教育法》、《父亲法》、《儿童福利法》等等。媒体不要再宣传那些没有孝心不顾家庭的所谓典型,而要多介绍温馨暖人的美好家庭。有美好家庭才有美好的家庭教育。
二、 新的儿童观,我们需要尊重儿童的权利
没有新的儿童观,就不可能有好的家庭教育。中国家庭教育极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对儿童的不理解和不尊重。
欧洲的文艺复兴最伟大的贡献是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和发现了儿童。如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道:“儿童是人”、“儿童是成长中的人”、“儿童是儿童”。这简单的3句话,所包含的意义却很深刻。
尊重儿童不是一句空话,而需要实实在在的法律政策保障。中国1990年签约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并于1991年在本国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确认了儿童或未成年人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同时确立未成年人受到优先保护和特殊保护。
可是,全国妇联2015年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儿童权利公约》是儿童保护的基本法律和文件。据调查,父母认真学习过这些儿童保护法律的不足一成。这或许可以佐证,各种各样伤害儿童的案例为何接连发生,依法执教在中国为什么困难重重,同时可以说明,普及儿童保护的基本法律和文件精神是多么亟不可待,教育治理是多么刻不容缓。
新的儿童观至少需要确立对于童年的五个认识:一是童年影响一生;二是儿童是具有巨大潜力和希望的人;三是儿童是具有个性差异并需要尊重的人;四是儿童虽然弱小也是一个权利主体;五是儿童是受到特殊保护的人。
可以说,树立新的儿童观,尊重儿童权利,这是新家庭教育观最重要的基石。
三、 新的教育观,我们需要生活教育
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近30年,几乎年年都在做中小学生状况调查,发现一个规律性的数据,即多数学生认为,家庭与学校最看重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我在与广大父母们交流时,发现他们焦虑的情绪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告诉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我完全理解父母们的无奈,但这句话非常可怕,因为这是反生活教育的宣言!这样的所谓教育是无法成功更无法幸福,必定是对孩子的摧残,也是对父母和老师的折磨。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的父母占40%。
我们倡导的新家庭教育观,就是要学习和实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把反生活的教育改变为爱生活会生活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是父母们最擅长最便捷最长久的教育,也是孩子最需要最适合最欢迎的教育。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早已经证明,生活教育与知识教育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斯腾伯格教授提出,分析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三大成功智力,而三大智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生活教育。
四、 新的代际关系观,我们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甚至应该向孩子学习
当代中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而信息化动摇了父母的权威地位。据全国妇联调查,父母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不具优势,坦承“孩子比我强”、“孩子跟我不相上下”的超过六成。可以说,没有任何时代的父母像今天这样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在变化迅猛的时代,理智的亲子关系趋向于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以前主要是成年人化孩子,而今天孩子也有能力化大人。今日中国出现了双向社会化的特征,“三娘”可以教子,子也可以教“三娘”,两代人均以能者为师。对于父母来说,需要调整好心态,欣然向孩子学习。
早在199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就成立了“向孩子学习”课题组,我与康丽颖教授主持,就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对成人世界的影响进行了大型调查研究。
研究发现,当代中小学生具有10个方面的优秀品质,如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主体性强、平等意识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等等。这些优秀品质已经在影响成年人。
近20年过去,一代代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对成人世界的影响不仅在继续,而且在加大加深。即使在家庭教育方面,多少孩子在提醒父母应该怎样教育自己,这些提醒往往是正确的,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这种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动人景象,成为新家庭教育观鲜明的时代特征。
五、 新的文化观,我们需要将中外优秀文化融会贯通,提高文化自信
在今日中国,许多人热衷于过洋节,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屑一顾。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是以西方的观点和方法为标准,给孩子推荐的图书也是以西方的为经典佳作。这些表现往往表现了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知,甚至存有文化自卑的心理。实际上,从中国与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会发现,在家庭建设与家庭教育方面,中国拥有举世罕见的丰富资源,如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如富有真知灼见的家训文化,如近现代众多教育家的教育探索,都足以让我们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为了未来。新家庭教育观主张,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文化中发现儿童、尊重儿童权利、培养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等优点,我们将发展出更加生机勃勃的家庭教育。
当然,新家庭教育观还有许多有待于探索的方面,例如新的学习观、新的成功观、新的哲学观、新的家校合作观,还有变消极的教育为积极的教育、变失败的教育为成功的教育、变单调乏味的教育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变极端的教育为平衡的教育,等等。
总之,富有创新性的新家庭教育观将为教育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将为家庭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将成为家庭和谐与人生幸福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基础,而首先成为广大父母与教师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者新的导航系统。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