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9月24日,由深圳市教育局指导、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深圳市学前教育协会主办的“深圳学前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汇丰商学院举行。论坛除推出高水准的国内专家报告以外,还邀请本土名园长在3个分论坛以不同主题作了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及本市幼教系统的800位学前教育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学前教育如何提高质量  本次论坛以.........
    2016-09-26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 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母校的热爱、对教师的尊重、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我们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栏目,约请专家撰写学习体会文章,以期为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教育思想提供参考。——编者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并发表重要讲.........
    2016-10-05 来源:中国教育报
  • 这周看到一个孩子落泪了。那是周二,我听了二年级的一节公开课。教师正在黑板上抄写“百花齐放”的解释——许多种花一起开放。“同一棵树上的花,都不会一起开放,许多花怎么会一起开放呢?”这时,一个小男孩勇敢地站起来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听你的,还是听老师的?”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对孩子的考试“负责”。“如果听你的,考试怎么办?”“谁的对,听谁的!”.........
    2016-10-05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我所理解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足够了。对于生命,每个人,只有他自己,才能对它负责。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无论你是他的亲爹,还是亲妈。家长给予孩子哪种教育,其实是家长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度过怎样的人生。作为家长,你所给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你对生命的理解体.........
    2016-10-05 来源:设计师何锐
  • 在教育史上,蒙台梭利是第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天才地发现了儿童具有完全不同于其生理胚胎的“心理胚胎”和身心发展的“敏感期”,提出教育必须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的生命力量,必须“让我们的儿童自己生活”。她发明的一系列训练儿童感觉系统的教具,至今仍然在许多幼儿园使用。她关于自由与纪律的理论,关于教师与父母角色的论述,也充满睿智与机.........
    2016-10-03 来源:《蒙台梭利教育箴言》
  •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点进七到十七名里,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这是中国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在杭州天长小学的一次亲子课堂上,给300多位学生家长分享的一个小秘密。......
    2016-10-03 来源:今日教育传媒
  • 不论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首先你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当你对孩子不满时,请这样做。我还没有机会为人父母,但我已经目睹了太多的父母是如何让孩子痛苦不堪的。这并不是说这些父母是非常残忍或者不爱自己的孩子,相反,很多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并且希望他们有最好的人生。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的孩子如此痛苦如此不幸福?今天想跟亲爱的朋友你,讨论一下,这个我们.........
    2016-10-03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 当下教育诸多问题,最终都体现在对个体基本权利的僭越,学生身边的成人,包括教师、家长、教育行政人员以管理、评价、教学等各种方式把本该属于学生自主来判断怎么学习。从人本教育角度观察,当下中国教育众多的问题,假如能够切实保障教育当事人的学习自主权,中国教育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自由自主才最适合教育当一个人处在被动的状态下也可以学习,并可能取得.........
    2016-10-01 来源:互联网
  • 最近,由于高等学校停止985工程和211工程,改为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建设,许多综合性大学纷纷调整专业和学科,已有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等综合大学裁撤了教育学院,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存在着同质化的倾向,不顾本校发展的历史、专业的优势、社会的需求,盲目地扩充专业和学科,都向985研究型综合大学看齐.........
    2016-09-30 来源:互联网
  •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有其独立存在的生命价值和生命尊严。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将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发扬光大。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人格,弘扬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必然归宿。教育要悦纳每一个不同的孩子。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的本质体现为对人的一种独特的人.........
    2016-09-30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