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有两种习惯却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除掉那两种习惯,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习惯不嫌其多,有两种习惯却养成不得,除掉那两种习惯,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哪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什么叫做不养成什么习惯的.........
    2016-10-30 来源:互联网
  • 深度学习研究的兴起,是人们自觉回应知识经济、终身教育、优质教育理念对基础教育发展要求的结果,因此,如何促进深度学习和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国内,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维度对深度学习进行了研究。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研究团队于2005年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深度学习的文章,并首次较为系统地引介和梳理了深度学习的概念、.........
    2016-10-27 来源:远程教育杂志
  • 在7月15日的《自然》杂志上,英国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与美国权威科普期刊《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合作,集中推出了几篇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STEM)教育文章,并配以非常醒目的封面图片、封面文章《培育21实际的科学家》(Building the 21st Centur.........
    2016-10-27 来源:新校长传媒
  • 很多家长会困惑地问:“ 我的孩子学习挺努力的,可是,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我不禁反问:“您的孩子会听课吗?”他们开始笑,在他们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孩子的脑子笨才是关键。可是,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上课时孩子不会听课。......
    2016-10-26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小王子这本书一直试图告诉我们一件事:人一长大,就再也没有能力了解孩子的世界。连带地,我们也警觉不到孩子是用另一种方式在看世界的。 尤其在小学阶段,我们急着想看到孩子在功课上的成绩表现,希望藉此确定他未来在社会上有优势的竞争力,并从而或者解除我们的焦虑,或者强化我们的虚荣心。  因此,一方面小学阶段许多攸关孩子一生幸福的成长空间被挤压了,另.........
    2016-10-26 来源:不详
  • 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认识上的一个偏差,就出在不把教师看作创造者,仅仅把他当作知识传递者。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教师使命不断变化,不变的是教师始终须对人的一生负责任 教师、医生和律师、建筑师、工程师是不一样的。一类是跟物质生产相关,一类跟.........
    2016-10-24 来源:互联网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全国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战线要用高质量的教育科研引领和服务基础教育工作,引领和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并发表重要讲话。结合教育科研工作实际,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2016-10-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和觉悟”.谈到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其实我们能直接作用影响孩子的不大又很大,不大在于孩子最终的成绩归根到底来自孩子本身的'能动性",我们父母并不能左右太多;很大在于其实父母的价值观和言行其实每一天都在影响孩子的人生态度和未来发展.为了教育,与其逼迫孩子,不如把自己培养成不断学习的父母.......
    2016-10-19 来源:《让孩子心悦诚服》
  • 2004年,从北大退休的钱理群教授在南京师大附中开了一门名为“鲁迅作品选读”的选修课。在开课之前,南师大附中的老师是这样向同学们宣传的:你们都想进北大,钱先生是北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但你们现在考上北大也听不到钱先生的课了,因为他已经退休了。这是他头一次到中学讲课,这个机会难得啊。头一回上课,连过道都站满了人,可不到一个月,空旷的大教.........
    2016-10-19 来源:天使和坚果派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旨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如何将核心素养从一套理论框架或者育人目标体系,落实与推行到具体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中去,进而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与价值,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并基于此改进课程实施,推进教师培训,指导考试评价,渗透.........
    2016-10-18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