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探索多种培养的方式,“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传统的个性化教学往往只是基于学生静态差异而展开,如能力层级的差异、问题的差异、任务的差异等等,却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差异.........
    2017-10-18 来源:《教育家》
  • 所有的善良都是基本相似,而残忍却各不相同。残忍,对人而言,究竟是作为动物的天性,还是家族血统的遗传?是某个特殊社会的迫使,抑或是个人教育的缺欠。我们是不是可以套用托翁的一句名言——所有的善良都是基本相似,而残忍却各不相同。 许多年前,我还在禁中时,母亲来信——我的女儿(当时不到六岁,也不识生父)性格变得有点乖戾。比如,她会用一壶开水慢慢倒.........
    2017-11-19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第一部分:大学的理念理念的英文是idea,这个idea一个很重要的含义讲的是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就是一种理念,这里面隐含着你想达到的理想状态,所以第一部分讲什么是大学的理念,这个大学是复数,在中文中很难体现出来,英文里就是idea of universities。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重要的、古老的文明中间,都有那些高等教育的机构,很.........
    2017-11-19 来源:《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 “学生社会发展方面的素养,我觉得现在只能通过现实环境,通过校园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来逐步培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互联网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在今天开幕的2017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说。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线教育已掀起一股“互联网+教育”热浪。日前清华大学.........
    2017-11-15 来源:中青在线
  • 现在的教育体系已经不适合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不再是一间间的学校,而是一个所有人教育所有人的生态系统,这需要满足未来教育的需求:1)人性化的教育;2)定制化教育;3)服务化的教育。现在是一个历史最关键的转折点,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未来可能大量机器人占据经济系统,生活越来越方便,出行越来越智能,去任何地方消费、生产都会有大量的人工智能辅助我们.........
    2017-11-14 来源:新校长传媒
  • 没有什么可以决定孩子的未来关于教育,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希望能让孩子具备几项能够决定未来、受用终身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如我们现在提出的核心素养、创造力等。其实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比如,最近美国一所大学提出了“忍耐力”的概念,认为孩子只要具备“忍耐力”,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根据我们现有大量的研究结果分析后发现,包括智.........
    2017-11-13 来源:教育家
  • 深秋的清晨,天空朗净,丝丝寒意随风迎面。在教育部的会议室里,韦钰身着白色毛衣,外搭浅驼色的外套,手里提了一个半旧的布料袋子,里面放着电脑和资料,简单朴素,精神矍铄,满脸慈祥的笑容,很容易让人走近。在接下来的采访里,这位和谐可亲老人的果敢和刚毅,以及她对教育的理性思考,让人感受到站在高处的科学家,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广阔视域以及对遵循规律的严.........
    2017-11-08 来源:《教育家》
  •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说过: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以下三位不同领域的名家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惊人一致的认知。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教育不教知识和技能却能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理查德·莱文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在.........
    2017-11-07 来源:搜狐教育
  •   钱颖一,1981年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提前毕业。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6年10月起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我们一直在说要把孩子培养成有创造力的人,那么创造力何来?我们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我.........
    2017-11-07 来源:不详
  • 中国的教育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中隐含了我们的长处。首先,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很大,这个投入不仅是金钱、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学生、教师时间的投入。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由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所决定的。其次,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仅量多,而且面广,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均值高”的特点。我想,在了解中.........
    2017-11-07 来源:解放日报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