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张磊 已有0人评论 2016/12/3 11:27:50 加入收藏
书艺课程——书者,古指汉字象形、会意等六科,是一门记述能力的学问。
我们提出的“书艺”容纳了“书法”“绘画”“写作”“国学诵读”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技艺。让学生寄情书画,畅游古文经典。
国学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从各年龄段的差异性去构建完整的中小学传统文化课堂。开展不同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数艺课程——数,即数学之数,它代表的是古代人演算、推理、归纳的一种能力和智慧。
我们把它延伸为学生智力开发的各种学识和技能,如:棋艺、科学、奥数、逻辑思维等学科。着重智力开发,培养创新能力,以理性培育灵性,使学生崇尚科学,审时度势会运筹。
二、多措并举,确保六艺大课堂的顺利实施
1、打破时空概念,选课走班爱我所爱
六艺大课堂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两大类。
学校每学年开学初,学校均举行隆重的六艺大课堂的选课启动仪式,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习实践科目,在实施过程中打破原有班级界限,重新形成新的班级编制,每周三下午集中安排两课时,专门用于六艺大课堂的课程教学。五年级三班的孔欣妲同学高兴地说:“在新的班级里,我认识了和我一样喜欢足球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我们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了一起,一起学习,一起运动,进步都很大,我比以前更爱足球了!”
实践活动课程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校内日常常规教育活动和专题教育活动。即利用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课间操小点评、课外活动等落实日常行为规范主题教育;专题教育活动形式即利用各种节庆日和学校开设的六艺文化节、紫藤花开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为节点,开展专题性育人活动。
二是学校将习六艺、做君子系列活动延伸到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游学活动。每年我们都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举行“走进圣城,感悟孔子”的主题实践活动。走进孔子六艺城、游览三孔及历史文化古迹、参加祭孔大典,让孩子们近距离体验儒家文化的巨大魅力。
2、用校内外资源,确保师资最优化
六艺大课堂所涉及门类繁杂,知识面广,给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就是师资,我们首先把着眼点放在了全校任课教师身上,通过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愿报名学校择优聘任了部分辅导教师,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自修、培训提高了专业技能,加入到了六艺大课堂的团队中;其次,学生家长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本学期,我们通过调查和征求意见,好多有才艺的学生家长也走向了六艺大课堂的讲台,成为我校六艺大课堂的校外辅导员。第三,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了驻曲大学的优势,联合曲阜师范大学学生社团,为我校六艺大课堂招聘才华出众、青春活力的大学生辅导员,为时庄中学的师资注入了新的活力。
3凝心聚力定课标,确保教学系统化
学校成立课程建设中心,成立了六艺大课堂课程开发小组,着力进行六艺大课堂的课程标准建设工作。2014年暑假,我们从基本理念、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六个方面编写了《六艺大课堂课程纲要》。《纲要》的制定,为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评估与考试提供了依据,为六艺大课堂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链接《礼艺课程标准》)
4.完善评价体系,助推师生成长
学校创新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少年君子六艺行”活动,对六艺大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大面积评选相当数量的礼艺少年、乐艺少年、射艺少年、御艺少年、书艺少年、数艺少年。每年“六一”学校都会举办一次“我的六艺,我的舞台”汇报演出;每年12月,我们都会举办隆重的校园“六艺文化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孩子们积淀自信,张扬个性、全面发展,走向成功。
三、群芳秀六艺,杏坛硕果香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习六艺 做君子“主题育人活动日益彰显其独特的育人魅力,“六艺大课堂”校本课程也已成为一张亮丽的特色名片,儒雅气质,君子风范成为根植于我校师生价值取向,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学校先后在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现场会、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中心成立大会上做典型发言。《山东教育报》、《齐鲁晚报》、《济宁日报》等多个媒体网站对我校六艺大课堂开发工作也专门进行过报道采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学校的六艺大课堂开发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课程标准细化、精品课程建设、师生评价等方面还需要我们潜心、精心去研究和探索。借此机会,希望各位专家、记者朋友们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时庄中学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谢谢大家!
(张磊, 曲阜市时庄街道中学校长,先后荣获济宁市第三届名校长、济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电教优质课执教者、曲阜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参与省市级规划课题三项,《初中学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途径浅探》等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公开发表。)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