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黄玲 已有0人评论 2016/10/22 20:53:05 加入收藏
三、各环节的操作建议及策略
(一)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情境创设的运用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其目的在于“激趣”,让学生进入被吸引的状态。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1.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避免情境的虚假性,将虚拟情境等同于虚假情境。
(2)避免形式化,华而不实,偏离教学目标。
(3)避免脱离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4)避免形式单一,方法老套,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5)避免与本节课的知识毫无关联或者联系不大。
2.情境创设需要把握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2)层次性原则。
(3)思考性原则。
(4)生活性原则。
(5)挑战性原则。
(6)数学性原则。
(7)启发性原则。
3.情境创设的策略: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习热情。
(4)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5)创设动画情境,培养学习动机。
(6)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7)创设悬念情境,故意吊足胃口。
(8)创设开放情境,挖掘思维深广度。
(二)有向开放
“有向开放”是让学生能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地自主解决问题,提出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的相关资源,为全体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平台,实现自主学习。“有向开放”是沟通知识体系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桥梁,具有“导读、导思、导研、导做”的作用,有向开放贵在目标,重在方法,难在深度,忌在刻板。这一环节,需要老师具有充分驾驭教学知识的能力,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好的问题设计直指思维本质,可以轻松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巧妙获取新知,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的体验。根据课型、学生情况等的不同,呈现方式也灵活多样。它不但是对学生思维、学习路径的指引,而且还能产生美的享受,这常常成为一节课的亮点。
1.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避免学习内容的散乱性
(2)避免学习过程的无序性
2.需要把握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
(4)系统性原则。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