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作者: 顾远 已有0人评论 2018/12/8 21:55:37 加入收藏
视频播放密码:20181202
12月2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五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以“重构教育评价体系”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发表演讲,近千名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参加本次大会。
Aha社会创新研究院院长顾远作题为《如何评价教育创新》的演讲。以下根据顾远发言整理而成,内容略有增补。
对于创新教育的评价,要抛弃下意识里的工业时代思维
杨东平老师邀请我来参加这个论坛时,他跟我说的是让我点评前面的几位讲者发言的内容,来了以后我才发现已经给我定好了题目,变成演讲了,所以我没有PPT,和大家即兴地分享一些关于 “创新教育的评价” 我的一些思考。
前面杨老师分享时提到了芬兰的例子,芬兰的教育世界第一,而芬兰的学生并不像我们的学生学得这么辛苦。坐在我旁边的一位伙伴听到这儿就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说为什么芬兰的教育世界第一,而芬兰的综合国力却并不是世界第一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问题,它很好地体现出了围绕教育和教育评价人们常见的两种 “集体无意识” 。
首先,这个问题的背后暗含了一个假设,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综合国力。
我们不排除从政府的层面或者对某些教育机构而言,这个假设可能确实成立。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不同的教育主体和利益相关方对于教育的目的经常是不尽相同的。有人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人认为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为民族复兴积蓄力量;有人认为教育应该是培养一个个活泼泼的人......对芬兰而言,很可能人家更在意教育是否能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然后顺便也提升了在PISA考试中的成绩。而后者,仅仅只是实现真正目标过程中的副产品。
于是,这就让我们意识到了另一个 “集体无意识” 。芬兰教育 “世界第一” 这个不假思索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原来,它指的是芬兰在PISA考试中的成绩世界排名第一。我们一方面不断地引用芬兰的教育实践来展示教育创新的多种可能性,来为我们打破应试教育的努力寻找启发,另一方面却仍然把它在一个标准化考试中的排名当作它的教育成就的证明。我们是否意识到了这其中的矛盾之处?
对教育的评价是很难的,哪怕是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内容。
比如计算机课上学了打字,想测评一下学习效果,听上去足够简单了吧。但是测评的是速度还是准确率就不一样,更不要说还涉及到输入文本的难度,在不同干扰环境下的表现等。评价应试教育好歹还可以用考试的分数来衡量,评价非应试的创新教育就更复杂了。
此时,我想分享自己的一个核心观点:
......
关于教育的评价我们应该抛弃在下意识里的工业时代的思维,这种思维让我们总是想要找寻到一种“标准的、精确的、固定不变的”评价体系;
我们应该意识到教育评价是科学和艺术的平衡、精确和模糊的平衡、主观和客观的平衡,并且评价过程本身伴随着真实的学习历程,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
任何的教育评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标,目标不一样,评价的内容、方式、主体等都会不一样。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