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张志勇:走向未来学校的十大变革

来源:校长派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17/12/4 9:48:24  加入收藏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根,它不但影响着孩子自身在家庭环境中的健康成长,更影响着孩子在学校教育的学习、成长与进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的所有学习行为、道德行为、生活习惯都可以找到家庭教育的影子,它对学校教育发挥着你无法想象的巨大作用。 

家校合作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制做保障,这就是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2009年,山东省全面推进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在每所中小学建立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特别是把家长委员会建在班上,保障了家长参与家长委员会的全员性。家长委员会具有三大职能,即家长自我教育、参与学校民主监督、参与学校课程教学活动。

家校合作必须明确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

一是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方面肩负着主体责任;

二是学校教育领域的专业活动,即教师应该承担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应向家长转移;

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功能定位上的分野必须坚守,学校教育应该尊重家庭教育的优势领域,尊重其应承担的独特责任,不能混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

十、合作化 学校治理: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为推进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本质上讲,所谓制度就是调节各种行为主体和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准则。就现代学校制度来讲,其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学校和社会(包括家庭),它们是影响学校运作的三个行为主体。因此,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一是政府和学校的关系;二是学校和教师的关系;三是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四是学校和家长的关系;五是学校和社区的关系。

传统学校管理的突出特征是“行政化”、“科层化”、“单一化”,“去行政化”、“去科层化”、“去单一化”,将成为未来学校教育治理形态变革的必由之路。

一是重构现代教育治理机制,从传统的科层制管理走向扁平化管理。就是要减少学校管理的行政层级,让师生利益诉求反映的渠道更直接、更便捷。 

二是重构现代教育治理主体,从传统的单一行政人员管理走向多元合作治理。就是让更多的学校教育利益的相关方参与到学校教育的治理中来,建立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参与的多元合作治理框架。 

三是重构现代教育治理工具,从传统的单一的行政治理走向多元专业治理。我国传统的教育治理工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单一行政管理、不透明的财政拨款制度和评估达标。要提高我国教育行政治理效能,必须更多地运用现代教育治理手段,如依法治理、大数据信息化治理、公开化治理、第三方专业化治理,等等。

0
0
关键字:走向 未来 学校 变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