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志在家国学无边界——史家教育集团育人模式转型的探索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作者: 王欢 已有0人评论  2017/12/25 8:35:55  加入收藏

王欢,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

中国教育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公平·优质·多样——面向未来的中国基础教育”。我们必须读懂未来、读懂中国,才能读懂教育。

读懂未来

我们正在迎接一个扑面而来的未来,有人说“未来已经到来”,诸多极具“未来感”的技术已经在影响我们的生活。科技的进步使得今天与未来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并使得未来社会呈现出全球化、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今天的儿童面临一个变化万千的世界,多元价值、多种生活方式交互而行。学校的围墙、家庭的壁垒似乎已被超越,瞬息万变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

读懂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新的历史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因此,作为奠基工程的教育事业,必须承担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以优质的教育质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读懂教育

读懂未来、读懂中国使得我们的教育有了清晰的“时代坐标”。在这样的“时代坐标”下,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要给世界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后代?我们应该如何给予孩子立足于未来的力量?科技的进步让我们认识到知识的无穷力量,但是,人类特有的自主意识、社会情感、价值判断才赋予了知识以灵魂与方向,而这正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即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基于对时代、对中国、对教育的全面审视,我们有必要对学校现行的育人模式进行再思考。史家教育集团正在从逻辑起点、价值追求、实践模型、课程变革和教师转型几个角度进行育人模式的重构,而这源自于对学校办学中存在的几对关系的厘清。

一、逻辑起点(中国灵魂与国际视野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让其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但是,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在促使学生在观念、素养、视野等方面都能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应对不良价值观念的冲击,以一种更加自信的心态,与世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这一切源自于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基因——家国情怀。

1.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与价值逻辑

家国情怀是植根于我们血脉之中的文化传承,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可以说,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国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文化衍生出的一整套独特的思维和和生活方式,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

2.家国情怀培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的重要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发布,为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力抓手。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其价值内核实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构画出了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三个维度也深刻蕴含着家国情怀的意味。因此,家国情怀的培育是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人生成长中不可缺失的底色。

3.家国情怀是国际视野的精神依靠

国际视野不是一味的接受,而是植根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脉络之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基本路径。当一个人把个人的成长与家庭、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人就拥有了融入世界的气度与眼光,就是一个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人。

4.家国情怀是史家教育的精神基因

史家小学老校址地处史家胡同59号,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庚款留美事务的专设机构——游美学务处。中国现代一批杰出的学者、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包括胡适、梅贻琦、竺可桢、赵元任、胡刚复等正是从这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们学成归来后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办学以来,学校一直坚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特色,家国情怀已经成为史家人共同的精神基因。

二、价值追求(个人成长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在倡导个性化、多元化的今天,追求自我、实现个性已经成为现代人普遍而共同的目标。然而这也导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价值碰撞越来越激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凸显,并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价值影响,而这需要我们从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知行观三个角度对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厘清。

教育价值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我们的教育应促使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我们在强调教育回归人的本真,倡导孩子自由生长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作为一个社会人应的责任和担当。

人才观——道德发展与能力发展的统一:

立德树人的内在逻辑就是道德发展与能力培养的统一性,就是打破德育与智育分离的二元论。立德之关键不仅在于认识道德规范,更在于养成道德判断的自主性品质和能力;树人之关键不仅在于知识和能力养成,更在于能够在一定的价值判断下,合乎道德规范的运用所学。

知行观——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学生不是道德生活的“旁观者”或“局外人”,而应以一种“当事人”的心态,从道德规范的“知晓”转向道德行为的“志行”。

三、实践模型(整体转型与局部变革的关系)

教育改革存在两条路径,一是从顶层设计开始,自上而下的建立学校育人目标、教育观念、课程规划。一种是微观领域开始,例如从改变课堂教学开始,自下而上的逐渐引发学校的转型。然而,学校育人作为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其不仅仅是观念性的教育理念变革,也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教学方式转变,而应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的整体建构。

以史家教育集团为例,在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呼声下,学校打破“碎片化”现象,以整体建构的方式思考育人方式。学校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与社会需求,坚守家国情怀这一教育底蕴,基于史家人二十余年的和谐教育实践,构建了“以家国情怀为底蕴的系统育人模式”,以及该育人模式的实践模型——“种子计划”。

种子计划以史家人的精神基因——“家国情怀”为起点,以“和谐”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底蕴的“和谐的人”为目标,将一位位学生视为一颗颗具有家国情怀基因的种子,旨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要素和育人环境,使他们尽可能充满活力、千姿百态而又具有共同的家国信念。“种子ֵ计划”基于内部突破,致力于形成“五大基本意识”和“五大基础能力”,从而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础;基于外部打破,致力于形成包括优质的课程、优质的项目、优质的教师、优质的资源、优质的机制在内的“五大优质”,为每一粒种子的生长内蕴优质的教育生态。史家和谐教育体系尤如一粒鲜活饱满的种子,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孩子的幼小心灵中,伴其一生,惠其一生。

该育人模式以家国情怀培育为逻辑起点,进行办学理念支撑、实践模型构建,从而引发课程内容变革、学习方式转型、教师角色转型、组织架构变革,拓宽育人资源生态。可以说,史家教育触及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从顶层设计到实施路径,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人成长规律的育人之路。

四、课程变革(未来社会与有围墙的学校之间的关系)

当前我们实行的学校模式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强调统一标准和唯一中心。而未来社会的日益临近,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如果学生今天的课程学习依然如昨,我们就是剥夺了孩子的明天。未来社会的技术发展正在撬开了学校的围墙。学校不再是社会文化的“高地”,教与学的路径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复杂。当学习成为一种体验,我们需要打破教与学的边界,打开校门办学,走出信息化“孤岛”,走进社会与生活。因此,重新定义学校形态,重新思考课程以及教与学的方式已经成为新时期学校转型中不可规避的重要课题。当前,集团正以“无边界课程”的构建促使学校的转型。

史家的“无边界课程”在课程目标上由预设走向无限可能,不让课程的局限,禁锢成长的无限,而让课程的无限,拓展生命的可能。在课程内容上由内容封闭走向边界开放,构建了以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和拓展课程为主体的“两级三层”课程框架,让课程不止于课堂,学习不止于教室。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德育与智育分离的二元论,以“课程群”的形式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在课程实施上,由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让学科知识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的。在课程评价上,倡导不仅关注学生的当下所得与表现,更加持久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

史家教育集团“两级三层” 课程图谱

五、教师转型(内生动力与行政命令的关系)

学校改革动力源泉的转换是学校变革最深层次的转换。结合历史上数次教育变革的经验,学者们发现,教师们按部就班的教学工作轨迹受到改革带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冲击,教师不自觉地成为了消极面对改革的力量。但是,并不是所有学者对教师在变革中所承担的作用持悲观态度,有学者指出“在每一所学校里,都有一群可以成为教师领导者的“沉睡的巨人”,而这群人可以发展成为提升学生学习、推动改革的催化因子。

在史家,作为学校育人模式构建的重要一环,学校积极构建“教师领导型治理结构”来促使教师角色转型:其核心要义是通过治理结构的调整实现权力关系的重构;其主体路径是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其显著标志为“教师领袖”的不断涌现。

“教师领导型治理结构”内嵌于以家国情怀为底蕴的史家教育模式,以家国情怀激活并凝聚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教师的成长开辟了职务晋升、职称晋级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即依托学术启导、文化引领和家国担当的自我实现之路。当前,一种“动力群多样、群动力丰富”的教师文化和组织生态正在逐渐生成。史家教师志在家国、心向未来,由教育改革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变革者。

面向未来,教育要在更加开放、广阔的视野下,寻求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学生灵魂有情怀、有温度。史家教育集团将继续以家国情怀培育为底蕴,以整体建构的方式进行育人模式的建构,探索出一条面向未来的系统化育人之路。

以上内容根据王欢在中国教育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微论坛上的讲话内容整理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