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当代教师教育》 作者: 顾明远,郝文武等 已有0人评论 2017/6/23 17:00:25 加入收藏
中国的师范教育从20世纪初起始到今天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也一直很重视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为了办好师范教育,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30来年间,中国师范教育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这些改革和发展既取得显著成绩,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为了总结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解决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求教于中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顾先生关于重建中国师范教育的精辟论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我们思考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1.根据中国国情办好师范教育,充分发挥中国师范教育的优势,少走一些弯路
访谈者: 顾老师,您好! 党和政府一直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与师范教育工作,您也多次提到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很难有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多年来,我国的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合格教师,但当前制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是教师质量问题,请您谈谈今后我国的师范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应该采取哪些重要措施?
顾老师: 尊师重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质量是关键。因为教师配置的不均衡,所以教育质量不均衡。这些年我们的学校在硬件条件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我这两年也跑了好多地方,我觉得农村的条件大有改善,看到各个地方的学校盖得都挺漂亮,但是教育质量还不行。我觉得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教师编制问题,编制还不够数,有的地方缺编,特别是农村;再一个就是教师质量问题,特别是农村教师,留不住。前不久我写过一篇小文章谈到教师教育问题,相关领导也很重视。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看到后很重视,要求我们再进行深入研究。最近我们开了会,研究师范教育,思考如何重建师范教育体系问题。因为我觉得我们师范教育走了一些弯路,研究不够,准备不足。
20世纪末,讲教师专业化,这个是对的,教师是一个专门的职业。提出教师教育转型,一个是开放式教育,一个是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但结果不理想。本来是转型,也就是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希望高水平的大学也来培养教师,但是中国的大学都想奔一流大学,根本没有兴趣培养教师,也没有这个条件,而师范院校也为了打造一流大学,结果使得师范教育被削弱,资源流失。我们教师水平太低,所以提高水平是对的,但是为了提高水平将中师取消,中师本身的优势和资源也随之消失,所以我就觉得我们的师范教育走了一些弯路,因此我提出要重建师范教育体系。
访谈者: 听您这么一提醒,感觉我们确实应该思考重建师范教育这个问题,中国的师范教育应该向何处走呢?
顾老师: 当前我们教育改革一是联系国情不够,二是我们套用了国外模式。比如,国外的开放型师范教育是提高了很大层次的开放型,美国的师范学校取消,其实并不等于师范教育取消,而是大学本科毕业以后进行师范教育。但是,我们国家不能做到这样,我们的教师队伍非常庞大,是美国不能比拟的,我们没有足够的财力与人力把所有的教师都提高到大学以上水平。这是做不到的。我们学人家的,也学得不像,结果把咱们自己的优势也丢了。我觉得我们国家大、人多,我们小学教师就有一千四百多万,一下子不可能提升到美国那样的水平。所以我们的教师培养还是以师范院校为主,不能简单地取消师范院校,改成综合性大学。
访谈者: 面对师范院校减少师范生招生比例或者向综合性大学转型改名,师范教育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教育部最近也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
顾老师: 若是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我们师范院校的优势就不存在了。说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形成一体化,我国的情况也与外国不同,我们有教研队伍,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是过去学苏联的,现在把从苏联那边学的又都给抛弃了,一是教育学院与教师进修学校,二是省市县教研室。过去我们每一个省都有一个省教育学院,每个县都有教师进修学校,这是过去苏联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引进来以后,对我们的教育起了很大作用。由于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有一段时间的水平不高,大体上不如师范大学,人们就觉得从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再到水平低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进修,是反过来了。有些人这么讲,所以要取消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其实,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为提高教师水平还是起了不少作用的。过去,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大量不太合格的教师或者是水平比较低的教师,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在提高教师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再一个,我们还有一个教研室制度。教研室里面的教研员基本上都是特级教师等优秀教师转岗进来的。他们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比较结合实际。而师范学校的教学往往脱离第一线,不太重视实践,只关注在学校里培养,实习时间很短。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准教师要两次实习,一次到初中,一次到高中,两次加到一起,差不多有一个学期,十几周,现在都改成六周,到学校里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
访谈者: 在师范教育改革中,我们要注重师范教育的传统,不能在改革中把传统的优势给弄掉了。
顾老师: 过去一段时间,教师并不都是师范学校培养的。所以教师进修学校还是起着重要作用。另外,教师进修学校里面的教师也好,教研室教研员也罢,他们都是第一线教师抽调过来的,都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过去,我们不大重视,好像觉得他们水平比较低。但是他们比较接地气。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上海曾两次获得第一名,他们总结经验里有一条,就是我国有教研室制度。教研员很重要,因为他们能够协助、指导、帮助一线教师备课。这支队伍,我们以前不够重视。所以我说,我国教师有两支队伍,一支队伍是第一线的,教课的,另外一支队伍就是教研的。现在教师进修学校,有的合并到大学,也有很多和教研院、教研室合并的,对这支队伍需要认真对待。
访谈者: 在以前,教研室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教研员对于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顾老师: 他们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师范教育有自己的特点。过去的改革,把这些特点都丢失了,这是很可惜的。所以我说要重建。当然,还是要开放,欢迎其他综合型学校来培养教师。但是,需要具备教师专业性的条件。不能说大学一毕业就能当教师,现在采取国家教师资格注册制度,我就怕国家考试制度走过场,这个很危险。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