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袁振国:教师培训的历史转型

来源:《未来教育家》 作者: 袁振国 已有0人评论  2017/2/16 10:58:06  加入收藏

  首先要说明一下,所谓“转型”并不是急转弯,而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新要求、新趋势;“转型” 也不是空穴来风的臆想,而是长期发展变化因素的积累,孕育着跃上一个新台阶。 为什么现在提出“教师培训的历史转型”这个命题?因为世界变了。

袁振国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首先,社会变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带来了知识本位、创新驱动的新时代。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移动通讯、智能机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情感方式,一个虚拟世界影响并逐步控制实体世界的全新时代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巨变,毫无疑问将深刻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将对人才培养、教师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其次,学生变了。现在的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交友、互联网购物、互联网语言,还有日益形成的互联网价值观。从成人的眼光看,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看不懂,从孩子的眼光看,成人越来越落伍。如果我们想用自己成长的经历来理解、比照、揣摩新生代,想用我们的传统习惯去改变他们,那一定会无功而返。如果我们不能学会与学生共处,教师的优势、教育的功能就难以发挥出来。

  再次,家长变了。我国现在已全面普及了义务教育,高中普及率已近90%,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已近 5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新生代家长有一半以上将具 有高等教育文凭,售货员、快递员、清洁工等职业,过去都是无学历人员,以后可能都是大学毕业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发生了重要变化。以前,家长说:“我们把孩子交给老师了,请严加管教。”甚至会说,“孩子交给你,要打要骂随你便”。 现在的家长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有很高的教育期望,有很强的维权意识。如果我们对家长的这种巨大变化没有敏锐感悟的话,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就会经常处于冲突之中。

  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不变。 教师要改变,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也就空前凸现。我国有一千五百多万中小学教师,他们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这个队伍大部分是互联网未曾到来之前成长起来的,思想、观念、知识、技能有相当一部分与网络时代不匹配。我们不能期望通过人员的更新来改变这种状态,而只能期待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

  1999年,教育部启动了“园丁工程”,2000年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几年又开展了“国培计划”“扶贫计划”等,取得了巨大成效。但相对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来说,我国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特点,依然是数量型、学历提升型、学科知识补偿型,教师培训的实效亟待提高。“十三五” 以及今后更长时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 个重要方面,就是总结教师培训的经验, 提高教师培训的水平和效益。

  1.教师教育一体化

  师范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建国后,为了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实行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的政策,形成了稳定的、封闭的教师体系。

  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了建立开放的师范教育体系的思路,与此同时,教师培训的力度也不断加大。2001年,在教育部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教师教育”的概念,力图打通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联系,一个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但教师培养与培训,在体制、管理上,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安排上,并没有真正实现一体化,总体上说还是“两张皮”,培训水平和培养水平倒挂的现象一直未能解决。

  需要从国家层面、体制层面,改革教师培养与培训的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实现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的一体化,以切实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