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教育 作者: 赵福庆 已有0人评论 2016/7/19 10:05:38 加入收藏
其次,创新校长的办学思想应该独具特色。实践证明,每个校长的阅历不同,其办学思想的特点当然也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即使是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目标相同,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等也是不尽相同的。对此,我曾利用独特的办学理念去努力践行我校的教育实践。提出了“同样的课程计划不同的营养配方”、“同样的课堂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样的学校生活不同的活动体验”、“同样的考试评价不同的评价标准”等理念,以之体现办学思想的独特性。
第三,要不断创新办学思想的内涵。我认为,校长的办学思想的创新过程实际就是办学思想的动态发展过程。我们知道,社会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价值观的变化,而校长教育思想的不断提高也必然带来对办学思想的不断充盈与深化。比如,我们学校在对学校文化建设中,围绕创新教育,在原来的学校普通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与创新密切相关的主流文化,包括“自主文化、合作文化、探究文化、创新文化、实践文化”五个方面。主流文化的形成,无疑发展了学校文化的内涵。
办学特色研究。研究学校办学特色的过程,本身就是砺炼校长创新能力的过程。因为任何一处学校办学特色的呈现,都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通过办学特色提升校长的创新能力,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对特色项目的定位,锻炼校长的教育智慧。提到办学特色项目的定位,多数校长都会认为,特色项目的选择应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来确定,与学校的人力物质资源相吻合。否则,将是不符合现实的。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顺向思维的选定方法。我更加看重逆向思维的选定方式。也就是在确定项目时往往不以当前的学校条件为依据,而是以一种超前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在一本企业管理的书里,说到了2个鞋厂销售员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很深的启迪:一天,两个鞋厂销售员同时来到一个岛国推销鞋,他们看到同样一个事实:这里的人不穿鞋。甲鞋厂销售员看到此景,很快离开了此地,认为这里没有市场。而乙鞋厂销售员见到此景认为大有文章可做。他首先给国王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然后说服国王在岛国推广鞋,并在岛上开了买鞋的商店。结果后来岛国的人都穿上了鞋。最后甲鞋厂倒闭了,乙鞋厂发财了。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学校在建校之初对特色项目定位时,把英语教学确定为特色项目,当时没有师资条件,但我们看好这一项目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克服重重困难,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几年后英语教学终于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是通过办学特色的内涵发展去提高校长的创新能力。如果说特色项目的定位是强调干什么的话,那么内涵发展就是要讲求如何才能干出成效,产生影响力。要研究这个问题,关键从思想上要从特色意识上升到品牌意识,围绕品牌做好、做足文章。比如,人们一提到奔驰汽车,就会想到这样几个问题,①车的质量与保险系数的性能列世界前茅;②驾奔驰车的人大多数是富豪;③奔驰车的企业文化世界一流。做教育和做企业一样,要彰显学校的品牌效应,当社会或家长们一提及到某学校马上能例举出几大特点时,那么,这所学校办学特色就会自然被人们所接受。否则,办学特色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或者说是一种空中楼阁。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前几年我曾用问卷的形式调查过我们学校的英语办学特色,结果多数家长只知道英语是学校的特色,但很难说出特色的内涵。后来,我们下足气力在内涵上做文章。现在,人们只要提到我们的英语特色时,自然就会想到:①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②小学段必须掌握1000个英语单词;③通过英语教学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实验课题研究。通过实验课题研究提高校长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关键在于在培养自身对问题的研究能力。主要表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
发现问题。任何实验课题的确立都源于对现实教育问题和弊端的解决。发现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立题的过程。那么,作为一名创新校长,如何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有一双敏锐的观察问题的眼睛和一对会倾听的耳朵。观察分为有意观察和无意观察两种。有意观察就是根据提前预设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比如说,走进课堂专门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看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哪些自主学习的现象。无意识观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教育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教育问题。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观察,要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首先要做到观察面广,多角度多方位去观察,否则就会出现以偏盖全的表现。另外观察点要小要细,对于某一个问题,不仅要观察其普遍性,更要观察其个别性。对于观察到的情况,要定期对问题进行排队对比,合并同类项,从中梳理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利用倾听发现问题更是一条良好的途径。西方国家有句至理名言:“上帝给我们长了两只耳朵,却只给了一张嘴巴。”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多听少说。倾听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通过面对面地倾听,也可以通过问卷,还可以通过书信及网络平台等。要取得理想的倾听效果,校长必须要有民主的态度和谦虚的品质。否则,你就难以得到真实的信息,难以发现教育中的关键问题。
分析问题。如果把发现问题作为确立研究课题之本的话,那么,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产生问题的实质到底什么。通常情况下,一般人的思维方式只是把问题归结在系统范围内,只考虑细节性复杂而忽视了动态性复杂。中国人叫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结果是按下葫芦瓢起来。企业管理常用这样一则故事进行比喻:说的是从前有一位地毯商人,看到最美丽的地毯中央隆起一块,便把它弄平了,但一会在不远的地方再次隆起,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弄,一直弄不平整,直到最后他拉起地毯一角,看到一条蛇溜走为止。教育上许多问题岂不是如此?比如说有许多问题并不是操作技术系统出现的问题,而是管理系统所导致的问题,如果把问题症结归结错了,你就是下的功夫再大,也不能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去寻找有效的高杠杆解的过程。当我们建立了动态复杂的思维方式以后,我们就可以分析出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时就需要寻找一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第五项修炼》中称做“高杠杆解”,指的是以一个小小的改变,能引起持续而重大的变化。在这里我想用我校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进行说明。建校的前5年,围绕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我们把功夫主要用在业务培训上,我们曾启动教师专业发展的8张合格证的通识培训,并相继开展了达标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3年以后,随着学校九年一贯制的建立,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高原期的出现,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名师建设上,旨在通过名师的引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显然是一种由抓细节复杂向动态复杂转变的工作思路。这一做法,应该说在当时确实是抓住了关键的要素。但接踵而来的是,利用什么有效的方法才能快速打造名师,既有效而且方法简便呢?这就是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的过程。几经反复,最后我们通过为名师建立网上博客的方式去拉动。让名师们经常性地在网上写自己的教学随想,教育叙事,教后反思等等。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大家互学互评,效果颇佳。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学校一批名师的快速成长,与写博客有着很大的关系。以上案例,就是寻找高杠杆解的最好诠释。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