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6/5/30 16:23:30 加入收藏
三、研究性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方式
今天的老师们为什么那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在职业倦怠的老师那么多,大家都想逃离职业生涯,逃离不了没办法就在应付。为什么?因为今天的教师职业就其性质而言,它违背了教师职业生活幸福的基本规律。我讲过多次,教师的职业生活幸福有三大源泉:第一个是“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乐”。大家都喜欢聪明的孩子,那应该怎么看聪明呢?我们应该有个宽阔的胸怀,应该去发现、呵护英才。像我们的实验老师说:过去我们的孩子提不出问题,现在我们的孩子做实验,他们观察,可以提出30个问题,50个问题,100个问题。为什么在这个环境下他就提出问题出来了?为什么过去他就没有问题呀?还是我们教育本身的土壤问题。
第二个教师幸福的源泉是分享儿童生命成长的快乐。儿童光有成绩你有快乐吗?给你点奖金可能你一时很冲动,但是奖金之后又留下了什么呢?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如果将教师与医生这两个职业做个对比的话,从哲学的终极意义上讲,教师这个职业是与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打交道,而医生却是与正在走向消亡的生命打交道比较多。所以与可爱的充满活力的生命打交道,作呵护生命之花的“天使”,并在与儿童生命共舞的教育历程中,分享儿童生命成长的快乐,这是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如果你感觉当老师找不到这个幸福感的话,那么当老师真的没有意思,你要找到这个。
第三点很重要,探求儿童成长的奥秘,就是他的未知性。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的一段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他是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我特别赞赏程老师的一个重要观点——把教学做成研究。所以今天我们提出一个概念:研究性教学是我们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方式。昨天我听林秀丽老师、甄静文老师、王华妮老师等等这些老师的汇报,我感动很多,感慨很多,看看林秀丽老师对职业生活的认识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①她说“老师就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引导者,开始让我们写课后反思是一种负担,后来成为一种自觉。”
②她说“每节课都有记录,不是为了上交发表,而是对自己的成长最有意义的事情。”
台湾大学里有个傅园,里面有一座傅钟,是为了纪念傅斯年校长铸造的,基座上题写着:“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时,剩下三小时是用来沉思的”。反思性学习是教师职业走向成熟最有效的方式。为什么要请大家写教学日记,你做过的并留下痕迹,这就是反思的源头,天天如此就进步了,因为你把经验留下来,把教训丢掉了,如果失去了反思,不知道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怎么能成长和进步呢?
③她说“化学课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已成为一种信念。”昨天很多老师都讲到这种观点,这不就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和职业方式了吗?
④她说“教师知识储备远远不够。”为什么这些老师会感到知识储备不够呢?因为它的教学方式是开放的,是孩子经过实验探究之后观察、发现和表达的,孩子们发现什么、表达什么你会知道吗?他们获得的知识都是发散的,那就要进行不确定性知识教学了,这就有巨大的挑战性。老师们说“对教材的取舍有了自信。”这种对课程与教材的认识很了不起。我们过去老师敢动教材吗?只能亦步亦趋,因为他是学科本位的、教材本位的,是课堂和知识本位的。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发生变化了,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样的职业行为方式就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的。
四、尊重儿童天性:一种人道的教育
程老师说:“教育乱像的一切根源就在于忽略了甚至不承认学生这个教育主体的存在。”
这个观点应该冲击大家心灵的。我们讲了30年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是现在你看,学生都是做规定动作,都是成人强加的,哪有主体可言?
台湾著名心理医生游乾桂曾经说过一段令教育者振聋发聩话,他说:教育这件事情本来是很简单的,为什么现在如此复杂?正如禅宗所言:鸟在晴天,鱼在水中。我们现在弄颠倒了,把鸟喂在水里,把鱼养在天上,违反了人道、违反了天性,所以我们教育难就难在敢逆天性而动。
儿童是天然的探究者,如果你不承认这一点的话,科学教育就变成了成人世界的知识传递。
杏坛中学的甄静文在汇报中介绍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态度的巨大变化——孩子们说:“化学太神奇啦,等着我们去探索”。
荣成实验中学王华妮老师说:学生都喜欢做探索者,这是他的天性,不存在喜欢不喜欢的问题,他生下来就是一个探究者。
前几天在全省第七次少代会上我说,一定要从儿童的成长当中看教育,儿童是在尝试错误中成长的,他们对未知世界都是茫然的,尝试就是他们的天性,探索就是他们的天性。儿童的成长是自发性的,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不是遵循这个规律来的,而是用我们成人思维代替他们的活动、思维,代替他的习惯,代替他的学习方式。
大家看这张同学在做实验的图片是不是感觉心里很舒服呢?
孩子们在做这个燃烧实验没有走神的,心态都是很自然的,那种关注的神情状态多么令我们欣喜,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活力,生命的能量在向外面迸发。
回归1:儿童天性
尊重儿童的天性,这是教育规律最本质的体现。我们见这么多的教育规律,这是最本质的。每个儿童学习不同学科都有不同的探究方式,科学的探究方式,语言分析的方式,我们掌握了这个规律,就找到了教育的制高点,就找到了教育的科学武器。
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变得简单。”
“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手段。” ——《教育:财富蕴含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4.
如果我们的课再开放一点的话,试验之后干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还不能完全按成人世界的道路去走,还应该再开放一点,让他们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思维的迸发再多一点。比如昨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展开一点,让孩子真正去发现规律和结论,通过表达来体现一种逻辑思维和一种发现的过程,逐步来培养他的概括能力。这就体现了“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手段。”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