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22/2/17 18:38:22 加入收藏
2021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公示正式结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的著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获得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从教73年来,顾明远几乎经历了新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对中国教育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在《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中指出,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改进薄弱学校,要不断加强中西部的教育、缩小城乡差距。顾明远说:“我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针对这些,我也提出了相关改革意见。”
这本书明确指出“中国的很多教育问题是社会发展矛盾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不能就教育论教育,教育改革是社会系统工程”的同时,全面深入地剖析了我国教育系统内部的关键弊病,并对我国教育理论的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素质教育问题做出了回答。
顾明远先生今年已经93岁高龄,但仍然对教育保持着热切的关注。新时代教师队伍怎样建设?“双减”政策如何落地?民办教育发展何去何从?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顾明远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何谓“大先生”?
只有人格、品德、学业上能为人表率者称为大先生。
教师要做大先生,就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下一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9月4日,在第37个教师节前夕,“国培计划”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总结宣传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顾明远先生就“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大先生”向在场的一百余名名师名校长做主旨报告,摘录如下——
在中国,先生二字是一种尊称,是对父兄长者和教师的称呼。大先生更是对有德业者的尊称。《礼记曲礼》中就有一句“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这里的先生指的就是老师,对老师要恭敬。只有人格、品德、学业上能为人表率者称为大先生。
教师要做大先生,首先要有坚强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心怀祖国,坚定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教师要做大先生,就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要严谨治学,深耕科研,研究真问题。作为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一系列论述。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能力。
教师要做大先生,就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下一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格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己任,既是经师,更是人师。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成为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刻苦学习、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如何建设?
没有教师的高质量,就谈不上教育的高质量。
要做一名受学生、家长欢迎和爱戴的好老师,首先要对教育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学生成长的规律,科学育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中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在顾明远看来,没有教师的高质量,就谈不上教育的高质量。今年4月3日,他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好老师》,专门谈了如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一热点议题。特摘录如下——
要做一名真正热爱孩子的好老师,对教师的职业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以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特点:
第一,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而不是无生命的物质。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千差万别。要想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就要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第二,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既是经师,又是人师,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作。教师的职业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教师本身就应该有高尚的师德师风。
第三,教育的对象还是生动活泼的学生。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选择权。我们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把孩子分为三六九等,要相信他们将来都能成才。
我经常讲,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因此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就要讲好每一节课。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在课程上,放在教学上,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
当前,信息社会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今天的教师又提出了新挑战。未来教育最大的变革,是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人机互动创造出新的教育模式、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拥抱变化,勇于迎接挑战。
面对新的挑战,最好的办法是学习。在实践中学,向别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比照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向书本学习,学习教育专业的书籍,还可以跨界学习;还要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所谓“教学相长”。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校长是学校的旗手,有一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校长切不能忘记了自己最中心、最本质的工作,就是带领全体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希望我们的校长能走进教室,走进教师,走进学生。
减负能否一减了之?
要加强公共教育供给,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随着中办、国办“双减”文件的印发和各地中小学校陆续开学,如何认识和落实“双减”成为广大校长和教师关心的一大热点议题。
对此,顾明远先生解读,减负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一起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负担减轻了,就能真正做到“五育”并举,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是减负的重要环节。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兴趣特长提供服务,如提供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科技等个性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
减负并非一减了之,要加强公共教育供给,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对学生课余时间负起责任,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各地教育部门都已经出台了学校3点半以后学生托管的措施,效果很好。
下午托管班可以用一部分时间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一部分时间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最近大家都在热议暑期托管班的问题,办好托管班需要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统筹安排。
学校组织托管班,还要老师来照管。各种兴趣班也可以请校外具备相应资质的专门技术人员、非遗传承人、志愿者来参加辅导。辅导人员都是业余工作,应该有一定的劳务补偿。有些技术性课程活动,也可经审批后适当地收费,以抵付材料的消耗和辅导人员的劳务报酬。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校外培训机构在规范的范围内开展非学科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会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如何看待民办教育的属性?
民办教育是公益事业,不能资本化、商业化、市场化。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是公益事业,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私立学校高收费高质量,公立学校低收费低质量。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说法,认为当前“一刀切”的做法限制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如何看待这种言论?当下,如何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民办教育发展的道路在哪里?
2021年8月9日,顾明远先生在《中国教育报》撰文,呼吁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是公益事业,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私立学校高收费高质量,公立学校低收费低质量。今天国家已经有财力把公办学校办成高质量、高水平学校。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说法,认为当前“一刀切”的做法限制了民办教育的发展。这是一种误解。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与公办学校一样享有同等权利。但民办教育是公益事业,不能资本化、商业化、市场化。
第一、各地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真正落实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与公办学校一样享有同等权利。确保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确保民办学校在教师编制聘任、工资待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有自主权。
第二、各地物价部门要根据当地生均教育经费的投入标准,结合核算办学成本、设备维修、日常运行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对高于公办学校的收费政策,使得民办学校有所盈利,能够有一定的资产积累,以便可持续发展。
第三、国家要给予民办学校一定的财政补贴,特别是对于缺乏投资方,完全自负盈亏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要给予政府补贴。对于办出优秀成绩的民办学校要给予奖励。
第四、社会要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文化体育设施一视同仁地向民办学校开放,不得歧视。
第五、民办学校要努力改革创新,办出特色。如小班化、特色课程、学校文化、学生服务等方面有所创新。总之,要以创新、特色、高质量、高品位吸引生源。这是民办教育生存发展的康庄大道。
更多顾明远教授的观点,都在《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一书中,新的一年,让我们在书中找到教育的方向。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