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国际风向 >> 浏览文章

王蓉:在芬兰,可能每一个孩子都是珍贵的

来源:不详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9/2/2 11:10:58  加入收藏

四、最根本是社会制度,不是教育制度

Q:国外的情况是怎样的?

王蓉:国内谈很多是芬兰,北欧国家,世界上最好的免费教育。但芬兰才多少人口?600万,只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区。不仅国家很小,对人的价值的认识都和我们不一样。在芬兰,可能每一个孩子都是珍贵的;中国却没有办法。

这是社会制度来决定的。最根本是社会制度,不是教育制度。

美国虽也是教育高度不平等的国家,社会贫富差距很大。我对所有推崇美国教育的人都有质疑,美国有亮点,但问题不比我们少。美国存在的一部分精英型私立学校,哈佛有“legacy admission”(传承录取),社会最优势的群体不和其他群体在一个平台上竞争。不好的地方在于,他们生来就有“privilege”(特权);好处在于大家早就知道不是一个轨道了。

但是美国给你多次受教育的机会,不会因为一次就否定你。在美国,选择很多。美国最应该让我们学习的是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有常春藤、文理学院、州立大学,多元化,甚至不同学校代表不同的价值观取向。而在中国,只有北大清华,全民都在竞争一个塔尖,该有多么焦虑。

如果中国不是筛选型国家,那教育不会如此充满焦虑。不仅是筛选,还有由谁来筛选的问题。美国的多元化后面是有不同的手在筛选,也分散了社会的焦虑;而中国就是政府一只手来筛选,非常糟糕。

五、制度因素导致了我们的焦虑

Q那么,教育究竟是上升的工具,还是阶级固化的帮凶?

王蓉:这是一个古老的、经典的争论。从有教育开始,就有这样的争论:教育是帮凶还是弥合剂?

在中国,我们很克制自己,不愿意打上标签,克制自己在意识形态上鲜明的立场。在美国,会说这个学者偏自由派,那个偏保守派,我毕业于伯克利,我的导师非常骄傲地说自己是自由派的。如果鲜明的话,我们可以争论,争论得更清晰,这实际上有助于社会去厘清某些基本认识,但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还没有发生。

只能说我现在愿意放下所有的羞涩,去说我就是公立教育的信奉者,我就是坚持说要把公立教育办好。我认为教育必须具有促进公平的功能,为此认为公共政策是具有能动性的,政策不是一个“judgmental”的判断,而是具有能动的。我觉得还是可为的。

免费教育基础上,要理清哪些是基本服务,是所有公民都可以享受、也有义务要接受的,还有哪些是个性化的需求,是要个人掏钱的。

Q那您现在还是否支持免费的义务教育呢?

王蓉:我依然支持免费义务教育,但不支持简单化的免费义务教育。

举个例子。2005年,我参加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设计时,曾看到美国的经验。美国各个州在19世纪下半页就开始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了,但当时有一个诉讼案,是关于学生在学校里,有一些个性化的教育需求,譬如要上钢琴课、芭蕾课,那么这个钱,是要由纳税人全体来分担,还是有额外需求的家庭自己掏钱?

因此,相应的制度设计需要是非常细致的,是免费的没错,但在免费基础上,要理清哪些是基本服务,是所有公民都可以享受、也有义务要接受的,还有哪些是个性化的需求,是要个人掏钱的。

免费的义务教育下面需要更加精细的制度设计。而我们呢,一直没有做到精细。我甚至觉得有时是有意不去做到。譬如有时去地方考察,当地政府官员告诉我们这是当地最好的公立小学,很夸张,有琴房、有舞蹈教室,有各种先进的设施,它的公共财政投入远高于其他公立学校,但这是为当地有钱、有权阶层服务的公立校。

另外,大家总说学校乱收费,也是因为家长和学校双方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时候,有一些负面的事情发生。因此,我们的精细化制度设计还比较落后。

Q那您谈到的公立教育办“好”,“好”究竟指的是什么?是追上私立校的水平,就叫做“好”吗?

王蓉:不是的。之前有一个讲座是关于上海“新优质学校”建设的,所谓“新优质学校”,就是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每一个家门口的公立学校都优质,并且在育人观念上回归到教育本原,同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发展。我觉得“好”,是有多维定义的,不只是考试分数好,就是好,要促使学生、学校的考评机制发生改变,那么背后依然是整个社会的发展。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