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国际风向 >> 浏览文章

王蓉:在芬兰,可能每一个孩子都是珍贵的

来源:不详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9/2/2 11:10:58  加入收藏

三、中国是高度筛选型社会,每一步都在筛人

Q中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是不是也存在很大差距?

王蓉:这是我的另一个主要观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政策非常不协调。

高等教育不停地在用“双一流”拔尖增长,占领制高点。你看到政府的投入,就是拔尖、拔尖、拔尖。搞得高等教育院校之间的分化是非常剧烈的,大家开玩笑,好几年以前农村的老大妈就都不问你孩子上不上大学,而是问你孩子上的是985吗(编注:985是指全国最优秀的46所大学)?大家非常明白,现在上个普通大学都不顶用的,要上985。

▲  高等教育院校之间的质量分化如此之剧烈,这个压力一定会传递到基础教育。图为众多高中生参加山东一个大学的介绍会。

高等教育院校之间的质量分化如此之剧烈,这个压力一定会传递到基础教育。压力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幼儿园就开始,不上好幼儿园,就上不了好小学;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北大清华。在教育体系中,每一个学段都不会是孤立的。

我们的高等教育分化非常严重,普通高中分化非常严重。我们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简称中职)还有五五分成,相当于要把50%的孩子筛掉,不让他们去上普通高中。而大家都知道,只有上了高中才能上好的大学,对吧?而中国是讲究文凭的社会。

中国是高度筛选型社会,每一步都在筛人。被筛下来,就意味着绝缘,和上一层的优质教育就绝缘了。

Q:您怎么看现在国家倡导基础教育减负?

王蓉:我们政策之间的对话、协调,太成问题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政策之间严重不协调,基础教育却整天讲均衡、讲减负,而高等教育的筛选性又那么高,分化又那么严重。这是政策的断裂。

基础教育讲减负,后面有很大的推动力。有很多政策制定者,包括我们学者,是非常真诚地认为,中国基础教育中教和学的理念不符合世界的潮流,不符合未来工作的需求,是真诚地想要改革的。

但是,制度因素导致了我们的焦虑。我对社会上所有说中国家长不行之类的言辞,我都非常的愤怒。是制度造成了我们的焦虑,要是不生活在这样的制度之下,我们不会这么焦虑。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