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研究》 作者: 郑红苹 崔友兴 已有0人评论 2018/12/17 13:46:04 加入收藏
导读:“互联网+教育”带来教学技术的改变及教学观念、教学思维变革。循证教学是教师个体经验、教学智慧与教学证据有机融合的教学形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循证教学的理念体现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旨趣、学习者中心的教学主体观、基于证据的教学过程、兼重结果与过程的发展性教学评价。
一、“互联网+教育”的实质及其对教学的挑战
在“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数据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学习者的背景、人格特质、学习风格,还是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事件,以及学习的结果等都能够转化为学习者的数据。教师的教学决策、教学实施强调基于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所提取的数据。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地位、学生角色、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面临着系列挑战。教师唯有突破经验型教学、主观性教学的弊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证据实施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和满足学习者的发展需求。为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循证教学是教师应对“互联网+教育”的挑战,并提升教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的重要路径。
二、循证教学的意蕴
循证教学是在循证医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同时也是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循证教学主张教师经验、智慧与教学证据的最佳结合,旨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证据的角度,使教师主体的个性化经验、教学对象的客观实际、教学过程的情境性等有机整合起来,提升教师教学决策及教学行为的合目的性与合理性。循证教学旨在突破经验主导型教学、主观性教学的弊病,在此基础上集经验主导型教学、主观性教学的优点,促进教学的科学化与艺术化、科学性与人文性、预设性与生成性的有机统一。循证教学是“将专业智慧与最佳经验证据进行有机整合的教学”,是“将最佳证据用于教学决策和教学实践的哲学,既强调教学决策和教学行为之前的测量与评估,又突出基于证据对教学的积极干预和改进”。
首先,教学主体是循证教学从理念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决定性因素,其不仅决定着循证教学的有效运行,而且还影响着循证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在循证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包括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教师主体基于教学证据实施教学,学生主体基于学习证据展开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直接真实的证据。为此,教学主体关于循证教学的观念、证据获取和运用的能力、基于证据实施教学的素养直接决定了循证教学的成效。
其次,教学证据是循证教学的核心要素,循证教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传统的依据个体经验进行决策和实践的偏失,关键就在于能够凭借最佳的、经过验证的证据做出决策和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有据可依、有迹可循。在循证教学过程中,作为对特定问题论证的支撑,证据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相关性,即证据与所解决的问题相关,与研究主题相关;二是充分性,即某一证据与其他类型的证据具有一致性,证据与证据之间是相互支撑而非相互排斥的关系;三是真实性,即证据获取的过程具有科学性,证据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证据是循证教学的基点,循证教学的实施及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再次,教学情境是循证教学实施的重要支撑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教学情境即是循证教学展开的特定时空场域。从场域的视角理解循证教学情境,意味着需要更多地从关系和规则的角度分析教学情境的构成、属性和作用。循证教学情境除了其特有的关系网络和运作规则之外,由特定的时间空间及物理性条件所构成的物理情境、心理情境和文化情境也是循证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循证教学的理念
作为一种理性的教学观念和美好的教学价值追求,循证教学的核心在于基于证据实施教学,突出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合理性,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具体而言,循证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学旨趣、教学主体、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方面。
(一)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旨趣
循证教学的核心是基于证据实施教学,强调教师主体的经验与教学证据、教学情境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者个体数据、教学过程数据、教学情境的精准分析,并基于证据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为此,循证教学主张,基于学与教的证据,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方面,循证教学注重对学习者的分析,挖掘学习者的背景性数据、收集学习者的过程性学习数据,形成对学习者的全面认识,包括学习者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兴趣爱好、学习风格、人格特质、行为习惯、发展愿景等,从而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证据。另一方面,循证教学强调教师基于证据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在掌握学生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教师眼中的学生是个体的存在,而非整体的概念,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充满个性的、发展中的生命体。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的差异、学习情境的变化等因材施教、因境施教、因时施教。
(二)学习者中心的教学主体观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习分析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指“利用各种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工具,从教育领域的海量数据(包括在‘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学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中,通过收集、测量、分析和报告等方式,提取出隐含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涉及‘教与学’或‘教学管理’的过程及行为的各种信息、知识与模式,从而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管理提供智能性的辅助决策的技术”。通过学习分析技术的运用,能够更精准地获得学与教的数据,为循证教学提供证据支撑。循证教学基于证据,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与发展为目的,秉持学习者中心的教学主体观。教师基于学习者背景性数据的分析,考虑学习者的基础和学习需求,优化教学设计。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基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数据、教学情境的信息进行个性化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置于中心地位,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始终是教学的价值导向,具体表现为在海量教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现“ 以学定教”“ 以学立教”“为学而教”,乃至“教是为了不教”,进而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核心素养,促进自主发展和自我成才。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