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作者: 严文蕃 已有0人评论 2018/9/23 20:17:59 加入收藏
但是跟我们的“社会人”认知不同的是,他的社会人是建立在个体人的情况下,所以特别强调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品质,放到大的社会来讲又特别强调公民,公民实际上就是担当和奉献这两个东西。
整合以上四个要素做一个对照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中美的同异。第一个相同的,大家都体会到未来的学校就是为未来服务的,不要看太远的未来,就看现在的未来也就是21世纪,需要的就是创新、批判、沟通、合作。
实际上未来的学校强调的就是一个东西——核心素养。如果把核心素养换回到学习里面,我们学会什么能力呢,就是学会面对复杂情境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能力。
二、写作能力日益重要
另外,大家特别热衷谈论STEM,这个也代表了未来学校学什么的趋势。
STEAM构成图
从最初的STEM,后来加上“A(Art艺术)”成为STEAM,再到现在的STREAM,当中又加入了R。这个R是什么呢,就是现在讲的写作能力(wRiting)。为什么写作能力这样重要?因为团队合作最重要的是写作。
中国有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美国也做这个调研,把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跟一般的科学家来做对比,差别在什么地方。
差别不在他们的科学素养,而在写作。获得诺贝尔奖的要比一般的科学家写作能力高上20倍,这是统计的计算,但是实际可能是100倍。
写作非常非常重要。阅读是进,写作是出,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学生很厉害,那还得看他写了什么,美国最痛苦的就是很多人不会写。
再问一句,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个能力,哪个最重要?如果只能选一个,我会选“写”。听和读,我们可以叫做“进来”,说和写是“出去”,英语好不好只有会说和会写才能知道。
三、未来的课程是跨学科整合
过去美国所进行的尝试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就是将来的课程不是独立的,更多是整合的。如果未来的学校学的东西是整合的,那该怎么教,教学有什么特点呢?
从深度学习来讲,为什么提出深度学习,是因为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互联网之前的大学,教授站在讲台上对着所有人讲,而现在很明摆的老师角色变了,学生的学习媒体也变了。以前的老师是中心,学生都在听老师传授知识,现在更多的是学生做展示。
第二个,原来全是书,现在都是电子的信息。如果老师还按原来的教学方式传递信息的话,没有人要听的。不像以前,所有人都记笔记,是因为怕丢掉知识点。现在我才不怕丢了,你随便讲什么,我自己上网可以查。
因为谁都拥有信息,所以强调深度学习就意味着老师的作用不是传递信息,而是把碎片化信息整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特点,知识就是事实和程序,老师教学就是把这些知识和事实教给学生,灌到学生头脑里面,谁有更多的知识和程序,谁就有学问,过去有句话,知识就是力量,今天这句话要重新考虑,有知识就能发挥力量吗?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怎么运用知识,以前的教学老师掌握知识和程序,所以老师要教他们,由简单到复杂,那怎么知道学生行不行呢,就是考试。这种传统的方法,接触互联网就不行了,需要强调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不很看重对知识的认识,强调的是它的连接性。因为碎片化知识到处都有,而对信息的加工连接却并不常见。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