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国际风向 >> 浏览文章

麦肯锡报告:2030年,8亿人被机器取代

来源:MBA与EMBA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22/2/12 8:56:24  加入收藏

事实上,不同国家未来被自动化取代的岗位数,会受到经济发展预期、劳动力增长情况、工资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工资水平越高的国家越易受到自动化的影响,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总数若出现下降情况,未来将被自动化取代的岗位数便会更多。

注:横坐标代表不同国家的2010年的GDP总值,纵坐标代表2030年各国目前的工作被自动化取代的比例。深蓝色圆圈代表中国,表示2030年,中国预计有1.112亿人的工作被自动化所取代。

麦肯锡报告还特别指出,在自动化的浪潮中,全社会需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需要保持积极的稳健增长,以保证工作岗位的增加;二是提供工作培训机会,帮助个人学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能;三是提高商业社会乃至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流动性;四是为那些被自动化取代的工人提供收入和重新就业帮助。

总而言之,对于每个个人来说,需要对未来高速发展的工作环境提前做好准备,努力掌握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能。未来对于人类而非机器的岗位需求将持续存在,但人们也应重新思考传统的工作方式还是否可行。

面对日益强大的机器人,普通人最大的担忧就是,它会不会抢了我的饭碗?过去,这还只是担忧,现在,麦肯锡可以用一份160页的报告(只是报告摘要哟)明确告诉你:

全球最高达50%的工作是可以被机器人取代的;

有六成的工作岗位,其30%的工作量可以由机器代劳;

到2030年(还有13年时间),保守估计全球15%的人(约4亿人)会因人工智能工作发生变动,激进预估会影响30%的全球人口,也就是8亿人。


虽然机器人对人类的“威胁”不小,但是麦肯锡的研究认为,不同国家,不同岗位,受到的冲击是有显著差别的。比如,越是发达国家,人工成本高,越有动力率先采用机器人,因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被机器人取代的程度会更快更高。

如下图所示:到2030年,全球平均被机器人取代的劳动力比率是15%,作为不发达国家的代表,印度这一比率仅有9%;中国基本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为16%;而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德国,这一比率高达23%和24%。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的普通劳动者正面临被机器人取代的巨大风险。



从具体岗位上看,稳定环境中的体力工作(如机器操作员和快餐行业员工)会率先受到冲击;

多变环境中的工作被取代的风险较低,因为从技术上来看,这些工作难以实现自动化。如专业研究人员、照顾岗位、建筑师、管理人员、教育者、技术专家、艺术工作者等岗位需求未来会增多。

尤其是照顾类岗位(医生、护士、高级护理),无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有大量的人力需求,这显然是受全球老龄化的影响。



在这个报告中,麦肯锡还有一个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子报告(而且还被排在了各国子报告的第一个,可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麦肯锡认为,从总体来看,中国将受益于自动化。一方面,中国正走向老龄化,到2030年,17%的人口都将在65岁以上;另一方面,中国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转型,对劳动力有巨大需求,如果不是自动化,我们可能还会出现劳动力缺口,在生产效率上也难以提高。

但对劳动力的冲击也不小,具体来说有三点:

一是总体岗位需求减少。

人工智能取代了一些职业,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职业,但总体来看,到2030年,受人工智能普及的影响,中国的劳动力需求会较现在(2016年)减少1600万。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