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国际风向 >> 浏览文章

Fred Dervin:为全球化的世界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

来源:终身学习实验室 作者: TULLL 已有0人评论  2020/6/3 11:18:40  加入收藏

导读芬兰经常被视为幸福度很高的国家,芬兰式的教育方式也颇受其他国家认可,甚至希望“复制”芬兰式的教育。然而,芬兰教育真的这样“完美”吗?

在2019终身学习与未来人才国际会议上,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Fred Dervin教授认为,虽然芬兰的教育理念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和青睐,但芬兰教育却仍然需要改革,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演讲中,Fred教授分享了芬兰教师教育关于跨文化和全球化的改革内容和趋势。

芬兰,真的这么“完美”吗?

在我开始之前,先针对芬兰教育做一些提醒。首先,在中国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讨论芬兰的教育,但有时候人们实际上是在讨论他们并不了解的话题。所以并不要轻信你所听说的关于芬兰教育的一切。其次,对于很多“善意的谎言”,有时候还是要有批判性的思考。实际上芬兰正在对教育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这意味我们对现状并不完全满意,对现在的教育体系并不完全满意。

请大家记住这句话: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我在世界各地出差的时候,当人们知道我来自芬兰,总会赞美: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了。我总是说芬兰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因为世界上并没有最完美的国家。

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芬兰的移民和少数族裔比例越来越高。根据我们做的研究,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来应对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趋势,为学生做好面向未来的准备。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很多的师范生并不需要了解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他们在接受师范教育的时候,并没有这种需求,我觉得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我会与大家分享,赫尔辛基大学如何为这些师范生做好面向未来的准备,我会分享在赫尔辛基大学使用的一些关于师范生需要终身学习的内容。

我来简单讲一讲芬兰。媒体觉得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因为像新闻周刊(Newsweek)这样的杂志,几年前都说过芬兰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芬兰在健康、教育、生活质量等各方面排位也很高,显然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如果问芬兰人的话,他们会完全不敢苟同,我们自己并不觉得芬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胜任力,对未来意味着什么?

所以芬兰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我们遵守平等、宜居和幸福的原则。我们是福利国家,一切都是“免费”的——我在这里要给免费加引号,因为并不全是免费的,我们得交税,而且税收非常高。在芬兰的基础教育之中,并没有竞争的理念。我们不希望一直让学生考试,甚至刻意避免出现一些拔尖学生。我们强调创造力和自发的自身认同。

看起来这的确是良好的教育体系,全世界都非常羡慕我们,作为曾经在教育部工作的我要说,虽然芬兰的教育很好了,但是我们还是很清楚,芬兰的教育需要做出改变,以确保芬兰的教育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对未来做好准备,而不仅仅是为现在做好准备,因为世界日新月异。所以非常有意思的是,当前很多的国家都希望能够复制芬兰的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已经在变化——多数的这些教育的层级都在经历调整,从综合教育、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到职业教育等等。

开始之前,我们还是需要了解,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胜任力,对未来来说到底是什么?并且要讨论芬兰的教师教育,首先要知道我们培养教师的方式并不是基于芬兰教育局决定的,而是由有师范学位的大学自行决定的。所以教授们做研究的方式和对跨文化和全球的问题的理念,在不同的大学之中会有所不同。在赫尔辛基大学,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胜任力,意味着以下四点:

第一点: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如何定义“我们”和“他们”的思考和反思;

第二点是学会谦虚。因为不管有没有去过芬兰,大家都喜欢这个国家,这意味着对我们的年轻人来说,身为芬兰人会感到非常骄傲。师范生们应该去帮助儿童学会谦虚。不要小瞧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

第三点就是要帮助我们的师范生能够积累关于文化多样性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仅限于西方的知识或者欧洲的知识,这是我在欧洲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人、印度人、巴西人对这些问题怎么理解?——我们完全不了解。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让师范生们对其他文化的思维方式保有好奇心。

最后一点是要对媒体的信息和研究持批判性目光。跨文化(interculturality)一词的词根有 inter,代表和交际、对话、协商,但词语中还有ality,说明这个词体现的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永不停止的终身的过程,师范生应该清楚他们永远无法为跨文化的交际做好万全准备,因为这将是一个持续的对话、协商过程。

所以在五年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他们有四种必修课程是与跨文化性相关的,有句很重要的话给我们师范生是:“固有的想法阻碍了我们的学习。”作为未来的老师他们应该学到这个理念,这也是他们应该去告诉自己未来的学生的原则。大家看一下,在我们课标中的核心素养里,我今天会主要从这三个核心素养——通过思考去学习(Thinking and Learning to Learn),多元文化认知 (Multiliteracy) 、文化胜任力,互动和表达(Cultural Competence,Interaction and Expression), ——来分享我们是如何通过这些方面来提升师范生的跨文化能力。

如何提升师范生的跨文化能力?

通过思考去学习 Thinking and Learning to Learn

首先是通过思考去学习。在芬兰的课堂,你往往会注意到基础教育阶段老师实际上只起教导的作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多数情况下儿童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老师只是在提问、指导、回答问题或给出建议。师生也会一起去反思。之前我提到,在探讨全球性跨文化性的问题的时候必须去反思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师范生的课堂上,我们会做关于文化理念方面的很多的工作,与师范生们进行讨论,但我们并不会去为他们定义“文化”这个词。学者Pillar说过一句话:文化有时不过是作为一种方便而偷懒的解释。所以我们只是和师范生们通过思考去学习文化,帮助他们思考应该如何看待他人——如果遇到来自中国的人,是否要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他们与芬兰人不同?

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很难去转变在跨文化问题上的思维方式。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就认为中国人是与芬兰人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如果你深入做一些研究和了解,会发现虽然两国人存在一些思维的差异,但也是有相同点。所以在观察与我们非常不同的一个群体时,也需要关注彼此之间的相似性。

现在我们课堂中的一些内容,很大程度上都是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际,一起去构建一些事物和理念,我们希望让学生改变,因此我们不断的改变他们课堂上的搭档和同伴。我在世界各地拜访过很多学校,也都有团队的合作,但是团队的组成往往是固定的。可实际上,即使是一个课堂里的学生,即使这些学生都是芬兰人,说同一种语言,每个人之间也存在跨文化性。非常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尽量频繁的在课堂上和各种学生打交道,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性。

多元文化认知 Multiliteracy

课程中另一个核心的素养是多元认知能力,这里的定义是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文本进行解释、产出并作出价值判断,这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交流方式,并建立他们的自我认知。同时,多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支持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学习技能——批判性思维是未来重要的一个能力理念,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恐怖,因为我发现世界各地的人现在都希望成为批判性的思考者。比如我的中国朋友曾告诉我说,他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性的思考者。那么我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你如何去定义批判性思维?

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去定义批判性思维——即使他们有定义,他们给我的定义往往来自一个美国或者英国的学者,他们从来不提中国学者给出的定义,或者是印度,菲律宾学者的定义。这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应该批判性的看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本身。

对于多元认知能力来说,这非常值得注意。从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能够让师范生理解一个人创造、理解、解释文本的方式既不具有普遍性,也不是最好的。可是师范生们很难理解——因为他们被“洗脑”了。师范生们在芬兰学习到的多元认知能力,与在中国、美国、纳米比亚等国家的答案是一样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希望能够敦促师范生们,包括让他们未来的学生不仅仅只是听一些明显的、容易听到的西方声音,而是能够探索不同的声音。的确会有世界各地的移民移到芬兰,但是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唯一获得的知识就是欧洲和北美的知识。中国也有类似的问题,我觉得在中国大家太崇拜来自说英语地区的知识了,我们需要考虑不同的知识来源,否则的话我们就不是真正的全球化,而只是全球语言的汇聚(Globalish)。这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文化胜任力,互动和表达 Cultural Competence,Interaction and Expression

文化胜任力以及交流互动和自我表达是第三个关键素养,这个素养中要求学生在学校内外的合作中,学生学习辨别文化的特殊性,并在不同的环境中灵活地采取行动。还应学会交流、修改和创造文化和习俗,并理解它们对幸福的意义。老师们则应该指导学生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和情况,鼓励他们使用有限的语言技能进行互动和表达,并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符号、图像和其他视觉表达形式、戏剧、音乐以及运动作为互动和表达的手段。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觉得芬兰这个国家的课标有点自相矛盾,因为他学的文化一方面是非常静态的,是不改变的,包括有一些传统等等,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又在谈文化的混合,会提到我们的世界实际上在创造新的文化,很多人通过交流来创造新的文化。所以我们也会带师范生去观察在赫尔辛基办的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是的红色主题。而可口可乐的广告,圣诞老人也是以红色为主色调,我们也会让师范生们去观察和思考类似的事情。

最后我进行一下总结。新的芬兰教育改革至关重要,新的改革将为教师提供这样的机会: 从学生的需求和感觉出发,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使学生系统地合作 ,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将体育运动和学习、交往与合作联系起来,使教学和学校活动国际化推动跨学科合作……大家之前可能也有听到过,我们其实已经开始做系统性的基础教育的工作,就是基于现象的教学(Phenomenon-based teaching),这是一个跨学科的方法,所有不同学科的老师会与学生一起用一整个学期的时间来共同研究一个现象。

芬兰的教师教育正在做很大的变革,我们也希望能够从中国学习到知识,不仅仅是你们学习芬兰的教育内容。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共同更好地改善未来人才跨文化和全球化的能力。谢谢大家!

Fred Dervin,赫尔辛基大学多元文化教育教授。本文根据2019“终身学习与未来人才国际会议”上,Fred Dervin教授的主题演讲整理。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