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于漪:举旗定向,播种未来

来源:第一教育 作者: 于漪 已有0人评论  2019/1/8 11:19:56  加入收藏

3.很少有人追问学生为谁而学?

在这次庆祝大会上,我真的是非常受教育,每个人的后面都是波澜壮阔。 

我看到杨善洲(原保山地委书记)的女儿,我就想到杨善洲的道路是怎么走的,这样一位县委书记是怎么为人民造福的。 

我看到义乌原来的县委书记,他已经站不起来了,车子推着,刚刚从医院出来,骨瘦如柴,但是他所创的业,为人民造的福,我想世代都会流传的。他从鸡毛换糖开始,现在我们义乌小商品已经是世界小商品的定向标,它的价格指数,是世界小商品的风向标。

我说这就是中国人的志气、中国人的自信、中国民族的精神。 

我就想到我们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专家学者想了很多的办法,教育国际化,能够很好地把人家好的学过来,怎样以文化人等,但是我总是感觉到好像缺了一点什么。 

我是第一线的老师,草根老师一直在第一线,我总是觉得学生自己为谁而学习?“我们教师为谁而教?”这个谈得非常多。但是,从学生的这样一个本体,他是学习本体,他“为谁学习”,我们这个问题好像谈得不多,研究得也不够深入。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家长拿给我看小学生五年级毕业纪念册。小孩子写的什么东西呢?送一个小本子大家都买得起,但是上面的语言很值得回味了。

他写的是“祝你成为富婆”“祝你成为百万富翁”“祝你成为总裁”。过去50年代、60年代那个时候,“祝你成为解放军、科学家”,这些基本上不见了。

一个孩子写“祝你成为医生”,因为这个孩子的妈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所以她撒播了这样一个做人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 

因此,我觉得学生要成为怎样的人,我们要培养他成为怎样的人,二者要结合起来。而学生要成为怎样的人,也就是说他的学习动机和他的学习动力是什么。 

我觉得孩子学习动力,一个是他的兴趣爱好,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讲我们个性的特点,确实是这样。2000多年前孔夫子早就讲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要把每个人的优势、特点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把它变成发展的现实。

但是除这个之外,还有一个学习动力,就是我们一再讲的从小要立志。 

我记得当年我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的高中老师教到辛弃疾的词的时候,真的慷慨激昂,“生子当如孙仲谋”,一个人从小要立大志、立宏图。习主席说的“厚泽爱国思想”是最为重要的。

我从80年代的时候觉得中国的孩子一定要“立民族的根、树爱国主义的魂”,否则我们为谁辛苦为谁忙? 

4.教师要耐得住寂寞的,还要经得住批评

真正做一名中小学的教师是非常累的,6点钟军训,5点钟一定要站在操场上等他们,否则没有办法身教重于言教。 

我在想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志存高远,一个人一辈子走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心中一定要有盏灯,生命是有灯火的,这个灯火就是理想,就是信念,就是跟我们祖国,跟我们全国人民是糅合在一起的。 

从小有着这样的志向,顺境不骄傲、逆境就不会趴下来,而是站起来,继续前进。这是了不起的精神支柱、脊梁骨! 

因此,我在想我们国家是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习主席讲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所以我们的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有一代一代的仁人志士撑起了这片天,因此希望我们的教育是为未来国民塑造良好的素质,为国民素质奠基,而在良好的国民素质的基础上,涌现出卓越人才、优秀人才,这样才能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我觉得这两者,兴趣爱好、长处优势以及理想信念是完全结合在一起的。小时候是以兴趣爱好为主,到了高中,连人生走向自己都不明确的话,那么很难说大学教育会怎么样,十七八岁的男孩子应该是志早就立好了,有脊梁骨了,而这二者是完全结合在一起的。 

那天开了庆祝大会出来,回到国务院第二招待所,我正好看到了陈景润的夫人,我很激动。因为我想到1978年哥德巴赫猜想那个时候的情景,当时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出来,我跟我们数学教研组长商量,因为陈景润同志在那样一个6平方米的锅炉旁边,能够搞出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一到二,这样的成绩鼓舞了千千万万的青年投身科学。 

我是搞文的,但是,我想人文素质跟科学素质是一样都不能少的,科学是太重要了!我想陈景润同志在那样的情况下,是用手算出来的,一麻袋、一麻袋,现在我们算的工具不要太好,但是仍然没有超出1+2这样的水平。因此,陈景润解读哥德巴赫猜想反映的是我们爱国主义的魂。 

我想我们恐怕是要花点功夫在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动力上下一点功夫。根据不同的年龄,用生动活泼的,用他们可以接受的、现代的一些教育方法,使得他们心灵美好起来,心中有一盏灯,我想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很艰难的,产品好不好,马上看得出来,而教育既要有超前意识,又是滞后效果,10年、20年、30年以后才会出来。 

因此我在想,教师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还要耐得住批评、委屈,为了什么?为了我们亲爱的祖国,为了我们伟大的事业。 

我就想到,日本哲人池田大作讲过,人一辈子在建设人生,对当下的工作不全力以赴的人,是没有资格讲未来的。 

我们教师就是成就未来的播种者,我们要团结起来,高举旗帜,奋斗、奔跑、拼搏,为了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