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于漪:举旗定向,播种未来

来源:第一教育 作者: 于漪 已有0人评论  2019/1/8 11:19:56  加入收藏

我就是一个草根老师,我顶大的长处就是年纪大,经历得多了。这次能够有幸参加改革开放40周年的庆祝大会,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代表,我感到非常兴奋,非常光荣。

但是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是说我个人是特别优秀,而是我们党和国家对我们奋斗在基础教育领域40年、所有1700万老师的肯定和赞扬!

1.“40年我经常有恍若隔世之感”

一讲到40年以前,我就很激动,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一句口号很响亮,就叫“知识越多、越反动”,因此有三个轻视:“轻视知识”“轻视教育”“轻视人才”。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伟大的舵手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83年小平同志提出,教育是战略的一种,从“三轻视”到将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好像是精神原子弹一样,一旦武装了群众,我们就爆发了无穷的力量,因此我们教育战线跟其他的各个领域一样,这40年来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到40年前,我经常有恍如隔世之感。我举一个小例子, 

当时,我陪着几位同志到金山去调研,金山镇政府所在地,16所中小学,当时没有一个操场,只有半个篮球场。我们乡村的学校,一所学校一个电话都没有,都是泥地。

老师上课经费紧张到什么程度?一节课老师发两支粉笔,这就是当时的情况。我们去看的那些学校,都是拿竹子、木头顶着的,楼板上面漏洞不得了。而我上个月到闵行一所小学去看了一下,觉得简直是天堂啊,我跟大家讲,那个教学设备之先进,我做梦都没想到,真的连做梦都没想到。 

所以,我说这40年来,尽管教育当中遭受这样那样的批评,这样那样的误解,这样那样的指责,但是这个40年我们仍然是波澜壮阔,创造了人间奇迹啊!真创造了人间奇迹,我经常有恍如隔世之感。 

2.教育改革坚持什么?改什么? 

我在想,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找到了一条路。我之前去开会的时候,只是想到改革开放了不起,但是是如此得重要,如此得具有里程碑意义,我这样一个草根教师思想真的没有这个高度。 

我这次去了之后,听了习主席的报告,他说近代历史以来我们有三个里程碑,一个是建党,一个是夺取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个就是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条道路使我们富民强国,所以我想真的是非常非常的了不起。 

整个庆祝大会中,习主席回顾了40年各个领域披荆斩棘的历程,一共讲了“十个始终坚持”,每一次都是掌声如雷,为什么?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出来的,因此人民的力量是最伟大的,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我们的主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因此,我想我们这个旗帜一定要高高举起,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一套富国的道路,世界上没有的,我们在做人类从来没有做过的伟大的事业!所以我说我们要举这个旗帜。

今天我们教育确实有很多难处,但是我在想我们取得的成绩已经了不起了,我们义务教育的巩固率是93.8%,从城市到农村,谈何容易啊!

我想我做人民代表,每一届我真的是拉开喉咙呐喊、嘶叫、要钱,穷啊!我们教育这样大的体量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的,但是我们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因此我们要继续高举这个旗帜,要改革开放,创造新的业绩。 

改革开放,是我们一个总的国策,但是教育改什么?创什么?我想这里面“定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搞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习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的“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身上要下功夫,那么我们在学生身上下功夫还下得不够。 

我听了习主席的报告以后,有一点感觉特别强烈,我总是想到教育是民族的、国家的事业,因此中国的教育必须办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

我们的目标是坚如磐石,不能动的,我们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个是不改的!我们要改的是要紧跟新时代的要求,走向世界的要求,是不适应的、不适合的方面,我们是要改。 

因此,我想我们在继续前进的路上,确实是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我们的培养目标,厘清我们教育领域里头应该坚持什么、改什么,是要一清二楚的,这样我们才会把握住前进的方向,可以说是能够战无不胜的。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