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教育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7/3/17 11:08:43 加入收藏
“讲解一个数学知识点,如何从具象到抽象,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讲到具体的知识点,哪些例题是重要的,哪些教学重点是需要投入精力的?遇到这些数学教学上的具体问题,中国老师可以稳稳地依托教材、依托教师参考用书,也可以通过教研活动等其他渠道来解决,而英国老师可以利用的‘武器’就太少了。”张民选告诉记者,这就是一批英国数学老师到上海考察后,对数学课本产生“好感”的原因。
为了让英格兰8000所中小学参与学习优秀的数学教育经验,2016年7月,英国政府宣布,未来几年中将投入4100万英磅用于提高英国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广"上海掌握教学模式"、资助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参与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上海数学教师在英国学校授课。
配合此次数学教材的“出口”,"上海掌握教学模式"也将在英国的学校里生根。
据悉,2016年7月,英国谢菲尔德汉勒姆大学的第三方评估报告将上海数学教育经验总结为“上海掌握教学模式”。在英国专家看来,采用上海的掌握教学模式后,相信只要教师给予学生有效的学习机会和支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有所进步;在课内,上海教师通过“变式教学”和紧扣数学学习关键的练习,确保学生“掌握”所教内容目标的达成;在课后,上海教师还通过因人而异的作业,进行“小步前进”式的指导,加深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会“流畅”运算的方法。
上海教材究竟“经典”在何处?
在英国交流期间,上海丽英小学数学教师陆秦岭也发现,英国小学数学课堂与国内很不一样。英国教师只有一本全国的教学大纲,并没有具体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籍和练习册。这就意味着,教师只知道教哪些知识点,至于怎样教、教学的载体是什么、配套的习题怎样设计,都要凭借教师的个人智慧。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英国教师只教学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而不会从分数的概念和意义上对学生进行更多的阐述。
而这些问题,在上海的数学教材中都能找到答案。陆秦岭说,例如教学参考书中,就明确分析出每一节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在哪里,还会对教师教学的过程给出建议,适当地,还会指导教师如何进行练习题的设计。
在这套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陆秦岭认为最经典之处就在于教材知识点都有系统的布局,配套练习册的设计也足够科学合理。他举例说,例如这套教材涉及到乘法计算的内容时,会先安排学生学习口算乘法,再学习乘法笔算知识。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将会学习一位数的乘法;三年级下学期,学生们将会学习两位数乘法。
原来练习题还有这么多设计的方法?中英项目交流期间,英国教师看到上海的配套练习题无不感慨。原来在英国,习题的设计“简单粗暴”,如果课程讲解的是计算的技巧,英国教师就选择几道同样的计算题目交给学生练习。而在国内,练习题的设计辨识性很高,例如计算的练习,除了通过常规计算题的操练,还会有变式练习,把对计算的练习融入到判断题、综合应用等,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加以应用,以此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说白了,上海练习题目的设计需要学生绕个弯子去思考,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扎实。”陆秦岭说。
当然,单纯将教材“”输入”英国还不够,陆秦岭提醒说,使用教材的门槛在于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哪怕是在上海,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对于教师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从未停歇。
“要让教师懂得教材设计其中的奥妙,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他说,例如在教材中,对于每一个知是点的讲解基本上是通过通过若干个例题层层展开。陆秦岭说,可别小看了这些例题,每一道对于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作用,层层递进将知识点“吃透”。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