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 彭敬慈 已有0人评论 2017/2/27 10:46:54 加入收藏
六、帮助学生达致均衡发展
有了均衡教育理念和评估表、评估工具,教师或家长便可首先以评估表、评估工具了解每个孩子的均衡发展程度,然后在未达基本表现的地方(欠缺表现、略有表现之处)引领并及辅助其达到基本表现,并在有潜能的地方逐渐提升至优秀表现。
例如,教师与家长可以首先集中注意力在以下素质,如情育的管理情绪范畴有欠缺表现,群育的领导范畴略有表现,帮助其达致基本表现。此外,也可辅助他在有良好表现及有潜能的地方断续发展,迈向优秀表现。
七、最有效的均衡发展方法:由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发展活动
我们从与参与实验计划的学校校长与教师的经验分享中发现,最有效的均衡发展方法是让学生充分了解均衡发展的7个范畴和28项素质,然后自发主动地思考与自我进行一些有关活动,有系统地自我发展,并定期进行自我检讨。这一阶段,教师和家长要从旁提供鼓励与认可。
为了帮助学校有效辅助每个学生均衡发展,我们特别设计出一个由学生自我主导的均衡发展奖励计划,为他们提供清晰的范畴和素质。这本系统自行纪录发展活动并得到教师、家长确认活动的小册子、活动指引及获奖准则,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有效地自我均衡发展。
本文节选小册子的一些内容,以供参考。例如,记录办法:
(1)学生每完成一项目后,须呈交本手册予有关导师或家长签署及评分。
(2)家庭一栏须由家长评分及签署,而校内及校外一栏须由负责导师评分及签署。
(3)学生须自行保存本手册,如有遗失,须向校方补领及提交过往记录之证明,经查核后方可补签有关得分。
再如,评分办法:略有表现可获1分,基本表现可获2分,良好表现可获3分,优秀表现可获4分。
八、均衡教育实验计划的成果
我们设计好均衡教育的架构、教材、评估表、评估工具和奖励计划后,于2001—2002年度在香港28所中小学进行了实验,共收回的31份教师及563份学生问卷。结果分析显示,大部分参与教师和学生认为整套资源能在多方面协助学校发展均衡教育。
80%及以上教师赞成的项目有:架构内容全面包括最基本的均衡教育主要元素(100%);架构范畴划分恰当(90.3%);架构对在校内发展均衡教育有正面作用(80.%);资料内容有启发性(80%)。
学生的整体表现为:他们在均衡教育28项素质中的平均表现徘徊在基本表现,只有德、体、情三个范畴中达到基本或以上的表现,其他范畴则有最少一个相关素质未能达到基本表现。体育范畴的生活习惯表现最佳,接近良好表现水平,个人仪表也相当接近良好表现水平。
相反,在美育范畴的评鉴与创作中表现最弱。平均不能达到基本表现的项目包括:创意、时事触觉(智育);领导、双赢(群育);欣赏、表现、评鉴、创作(美育);自我反省、贡献世界(灵育)。这些是香港学校要特别留意的地方,以便更好地帮助所有学生达致均衡发展。
九、均衡教育的重要性:好教育的基础
均衡教育或全人教育,是好教育的基础。确保每个学生在主要的基本素质有最基本的发展及在他们有潜质的地方帮助他们发展到最好、最优秀,是一个好教育应为学生提供的义务。一所学校就算有很好的愿景、很有策略与特色的课程,但如果未能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均衡发展,并不足够。
我们希望香港均衡教育的研究及其产生的均衡教育理念与工具,对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推行好教育时都有启发与参考价值,能有系统地帮助学生达致均衡发展。
同样地,家长、学生也可参考并应用这些理念与工具达致均衡发展。例如,笔者就曾邀自己的两个女儿填写评估表进行评估,自己和太太也与女儿一起以同一评估表做评估,发现从分析各评估表在多角度评估女儿,会让我对她们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评估表虽然简单,但配以多角度的评估与分析(如班主任评、各科教师评、同学评、家长评、学生自评),对了解每个学生的均衡发展情况很有帮助。
此外,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评估,这不是要同学互相比较,而是与自己比较,了解自己在不同时间和阶段的发展情况,看看各方面是否已达致基本表现及在哪些有潜质的地方可以不断进步。
(彭敬慈 北京市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总校长)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