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国际风向 >> 浏览文章

未来学校的内涵、误区和趋势

来源:未来学校实验室  作者: 曹培杰 已有0人评论  2017/11/10 13:52:10  加入收藏

一、“未来学校”不是严谨的学术概念

严格讲,“未来学校”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认可并使用这一概念,“未来学校”就成了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专有名词。

未来学校的首次提出,应该上溯至杜威的著作《明日之学校》,书中提及的葛雷学校、帕克学校、“村舍学校”、“森林小学校”等进步学校,都代表着杜威眼中的未来学校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互联网+教育”的兴起,探索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形态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陆续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未来学校探索活动。

综合已有研究,我们认为,未来学校是指“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结构性变革,通过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教育。

未来学校具有三大特征

1.一是学习场景相互融通,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校园的围墙,把一切有利的社会资源引入学校,学校的课程内容得到极大拓展,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整个世界都变成学生学习的平台;

2.二是学习方式灵活多元,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

3.三是学校组织富有弹性,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增加家长和社区在学校决策中的参与度,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年龄来组织学习,利用大数据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智慧,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二、未来学校的常见误区

1.未来学校不是对现代学校的全盘否定

随着未来学校的兴起,有人把它视为解决传统教育弊端的万能灵药,彻底否定今日学校的优势与价值,似乎“未来的”全是好的,“现代的”和“传统的”全是坏的。

实际上,未来学校不是推倒重来,更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我们倡导的未来学校,里面既有杜威教育哲学的影子,也有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基础,更大力吸取了现代学校注重系统性教学的精髓。

从这种意义上讲,未来学校是对传统学校的“改良”,而非“革命”,未来学校是在今日学校基础上往前走的一小步。

2.未来学校不是纯粹的教育信息化

未来学校离不开信息化,但只有信息化也不是未来学校。作为一项系统性改革,未来学校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学习方式、课程结构、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变革,信息化是撬动这些变革的支点,但不是未来学校的全部,更不是未来学校的目的。

未来学校的最终目的是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生态,打破整齐划一的工业化教育形态,创造符合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育。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看法值得讨论,有人认为,只有“新技术”,没有“乡土味”,也不是未来学校。这表面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却陷入另一种误区,把信息技术与自然环境或传统教育资源对立起来。

实际上,在数字原住民眼中,信息技术就是花草树木,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

所以,我们既不要高估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作用,也不要低估信息技术引领学校创新的潜能。

3.未来学校不是追求高端豪华的学校

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学校可支配的财力物力显著提升,很多学校把未来学校建设的重点放在软硬件设施上,引入各种高端的教育装备,修建豪华的创客空间,不断刷新学校建设的奢华程度。

甚至有地方把未来学校当作政绩工程,不惜重金打造豪华校园,忽略了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创新等软实力的增强,最终导致未来学校成了披着华丽外衣的教育工厂。

实际上,如果教育理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仍然以工业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学生,即使硬件再高端、校园再气派,也不能算是未来学校。未来学校绝不是靠高端豪华的硬件设施就能体现出来,靠的是学校提供高质量教育的水平,以及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程度。

与气派的教学楼相比,学校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教育转型上,通过空间、课程、学习方式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协同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才是未来学校的成败关键。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