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差异?差距?中国校长美国考察笔记》 作者: 郭华 已有0人评论 2016/11/8 8:52:09 加入收藏
一、深入美国学校,感受美国教育
关于美国教育,我们听到过许多,也获得了些许印象。但是,这样的印象,都是通过别人的眼睛、别人的思想得来的。同样一件事物,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层面。同样是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为了获得“横”“侧”的综合映象,我们曾集中一周的时间,深入到美国康涅狄格州(简称“康州”)3个学区的8所公立学校和1所私立学校,感受了一回美国教育。
二、比较典型地反映了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基础教育的特点
这8所学校,不仅学段不同——有的是小学,有的是初中校、高中校,还有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在一起的学校。各校无论是学校空间、硬件设施,还是办学理念、管理、课程教学、教师素质等,都有鲜明的特色。当然,这些学校也有共同特点,那就是,学生在全州的统考中名列前茅,比较典型地反映了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基础教育的特点。我们访问的唯一一所私立学校学制为K-8,即从幼儿园至八年级。它有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采用小班教学,我们听了一节语文老师与6个学生讨论莎士比亚的课,令我们印象深刻。
三、中美教育的不同与相同
考察期间,我们发现,中美教育确实有不同,但也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比如,美国教育不像原来所听说的那样,不太重视知识学习,而是很重视:一所学校三年级的学生,在开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写了三大本作文;数学教室里到处张贴着数学符号、数学公式;一所学校还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开展数学天才学生的培养计划……美国也很重视考试,在我们所参观的康州,每年都有面向三至八年级学生的全州统考。美国的校长也一样为考试排名烦恼。我们在费尔菲尔德学区参观时,学区教育局长很自豪地说,他们这个学区每年在全州的统考中都名列前茅,同时微笑着对我们说:“相信你们能做得更好。”
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课内外融合
当然,考试名列前茅也可由不同的途径达成。美国学校的知识学习强调通过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课外学习甚至野外学习也有。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国没有吗?当然有,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重视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的实验就有许多,著名的如杭州的“三自实验”、南京的“三个小主人”实验、北京的“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等等;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生产劳动、学工学农,都做得很规范也很有成效,真正实现了课内外一体化、课内外相融合;从生活中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搞小发明、小创造,我们做得也很好。但是,当下的中国教育,似乎总被批判成没有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实践活动太少,至少没有像美国那么普遍;而且迫于升学的压力,有些活动甚至会被取消或者只是走过场。从根本上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课内外融合,并不是某个国家教育的特例,而是学校教育本身的要求,是学校教育教学内在的特征,没有这些,就不能被称为教育,至少不能被称为好的教育。正因如此,我们才会羡慕那些能够真正开展这些活动的美国学校吧!
五、特殊学生的特殊需要和特殊的学习方式
考察中,令我们羡慕和感慨的方面还有许多,例如,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空间安排、环境布置的教育性,丰富的课外活动,等等。尤其是他们对学校中少量的特殊学生的特殊干预与关怀,令我们感慨万千。无论是天才学生还是智障学生、学习落后学生,都有专门的老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非常人性化也非常个性化,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我们的校长们说,虽然我们还没有他们那么近乎奢侈的条件可以安排专门的老师来进行特殊教育,但是,我们应该研究,从而找到特殊学生的特殊需要和特殊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各种“美国教育考察记”都有其各自存在的意义
考察之为考察,只能是作为他者的观看与思想,与置身其中的亲历亲觉不能同日而语。但是,考察本身,就是我们自己的亲历亲觉,是我们对考察对象的观看和思想。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反复提及、表达的东西,正是我们经由所看到的东西,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换言之,表面上,是我们对“他者”的表达,事实上,我们表达的正是我们自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同版本的“美国教育考察记”便都有其各自存在的意义。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