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教育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6/9/22 17:02:54 加入收藏
4、美国——聚焦职场新需要
美国的核心素养框架完整地融入到国家中小学课程设计中。
2002 年美国正式启动21 世纪核心技能研究项目,创建美国21 世纪技能联盟(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简称: P21) ,努力探寻那些可以让学生在21 世纪获得成功的技能,建立21 世纪技能框架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国P21 框架的核心技能、与之配套的课程以及支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彩虹图呈现。
美国核心素养框架
图中彩虹部分的外环呈现学生学习结果的内容,即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 创造力与创新、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交流沟通与合作) 、“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 信息素养、媒体素养、ICT 素养) 、“生活与职业技能”( 灵活性与适应性、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会与跨文化素养、效率与责任、领导与负责) 三个方面。
这三方面主要描述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和专业智能,是内容知识、具体技能、专业智能与素养的融合;每一项核心素养的落实都要依赖于基于素养的核心科目与21 世纪主题的学习,即彩虹的内环部分; 图中的底座部分呈现的四个支持系统,包括21 世纪核心素养的标准与评价、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习环境,它们构成了保证21 世纪核心素养实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框架还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体现素养教育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二是重视支持系统在21 世纪学习框架中的作用。
5、芬兰——关注跨学科教学
芬兰今年8月推出的新课改早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那么,这场新课改与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呢?
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结合国际组织观点与国情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培养学生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素养与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并且认为未来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七大方面核心素养与能力,即思考与学会学习的能力,多元文化认知、社会交往与自我表达能力,自我管理与日常生活能力,综合素养、信息技术与沟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社会参与能力等。这些规定都是跨学科的,体现的是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可以说,芬兰的核心素养框架十分强调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互动,鼓励突破课程间的学科界限,倡导开展跨学科学习。因此在实际课程设计与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这些目标和核心内容被分解到不同的学科,进一步提出更具体的学科目标和核心内容,同时还有具体的对学生优秀表现的评价标准。
比如说“现象教学”是芬兰2016年新一轮课改首创的新概念,也是本次课改的重中之重。所谓“现象教学”,即事先确定一些主题,然后围绕特定的主题,将相近的学科知识重新编排,形成学科融合式的课程模块,并以这样的课程模块为载体实现跨学科教学。如此一来,芬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界定与其课程的制定紧密结合。从上位的教育目标到中间层面的核心素养到具体的学科目标,各个层面之间有较好的衔接,核心素养与整体的课程设计是一体的,这有助于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和对教育目标的把握。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