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国际风向 >> 浏览文章

2022年40个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

来源:人民教育 作者: 施久铭 程路 谭希 陶玉祥 已有0人评论  2023/3/17 13:41:37  加入收藏

区域案例

1.内蒙古自治区: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

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区建设了东、中、西三个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党的二十大闭幕后,自治区第一时间举办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习二十大精神同上一堂思政课”学讲研思活动。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3万余人聆听学习。学讲研思活动从“学”字入手,在权威专家的指导下深入研学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在“讲”上,将专家“指导讲”与各学段优秀教师“示范讲”有机结合起来;破题于“研”上,紧密结合不同学段认知规律,深入探讨如何把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最后落实到“思”上,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回归教学主渠道,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实践。该活动第一时间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堂,做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抓手有形、受众有感、教育有效,实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目标。

(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12月30日)

2.江苏苏州: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为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人才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将人才引育作为长期坚持的政策方针,迭代政策红利、加码人才礼遇、广开纳贤之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苏州市迅速掀起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热潮,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工作部署,开辟创新人才培养最佳“育苗池”。将创新型城市与学习型城市结合起来,充分提升城市发展的教育软实力。主动建构创新驱动战略亟需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工作。深入实施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凌云计划”,优化大中小学一体化贯通的纵向人才培养体系,让中小学生进入高校研究院学习实践,让大学教授走上中小学讲台参与教学,依托STEM教育、高中奥赛、强基计划、技能大赛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立与科技、人才、科研院所和高精尖企业同频联动的横向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科创人才培养的课程协作、教学协作、师训协作,助力“教育、科技、人才”形成三位一体,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开辟拔尖人才成长新领域新赛道,激发创新人才培养新动能新优势。

(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22期)

3.贵州:

以“九个一”为抓手,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习大落实

贵州共青团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习大落实”,扎实开展“九个一”重点工作,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主要做法有:开好一次会议,筹备召开省第十五次团代会,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与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学习二十大、贵州青年说”主题活动273场,实现主题团队课团队组织全覆盖。开展一批专题宣讲,组建“贵州共青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统筹8支宣讲队伍,深入基层开展宣讲2100余场,覆盖23万人次。制作一批宣传文化产品,依托团属412个媒体矩阵,开设专栏和话题,编创“黔小青带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网络文化产品27部,累计阅读量达1.3亿次。发出一份倡议,向广大青少年发出《决战四季度决胜全年度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火热实践中争做生力军和突击队》倡议书,号召广大青少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组建一批青年突击队,以组建“4+3”分级分层分类青年突击队模式,推动形成“五级联动”千支突击队,在抢险救灾等关键领域发挥急先锋、排头兵作用。开展新一轮大调研,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形成《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青少年社会融入研究》等一批理论文章,开展一批困境家庭青少年学生资助,推进希望工程助学项目等,完成1万名困境家庭大中小学生的学业资助。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1月3日)

4.北京:

以首善标准稳慎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

北京市坚持以首善标准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明确“积极稳慎”策略,加强思想动员和政策宣传,把改革“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基本问题讲清楚,引导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北京市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主要做法包括:一是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认真落实中央精神,无论前期试点工作还是“1+5”配套文件,都牢牢抓住加强党的领导这条主线,聚焦建立学校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二是厘清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从制度设计来看,既突出了党组织领导的根本性,又强调了校长负责的重要性;既要把握好学校党组织集体领导与校长负责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也要厘清党组织会议与校长办公会议之间的权责边界。北京市制定了学校党组织会议讨论决定事项清单、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2个示范文本,以便于各区各校统一标准、参照执行。三是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各项要求,研究制定4项重点任务和15条具体举措,包括健全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选好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加强学校党组织班子建设、落实机构编制和相关待遇保障措施。

(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12期)

5.山东潍坊:

教师全员思政,激活思政课教师“一池春水”

山东潍坊在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上广纳人才,秉持“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将全市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纳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在首批潍坊市思政课特聘导师中就有来自民政、企业、社区、公安等多个领域的优秀代表。潍坊市秉持教师全员思政理念,连续评选两届全市思政铸魂十佳思政课教师等“四个十”成果、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等,开辟出将各学科教师发展为课程思政教师、将课程思政教师发展为各学科优秀教师的双向螺旋式上升发展渠道。着力构建全新课程评价体系,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观测点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积极推行“揭榜挂帅”机制,奎文区等10个县级教育部门党组织书记认领了思政课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等弱项并组织集中攻关。借鉴冬奥评分模式,探索对思政课难点课题实行难度系数加权,通过优先推树典型、职称评聘加分等方式鼓励班级和教师迎难而上、攻坚求新。一系列举措激活了思政课教师“一池春水”,大中小幼思政“金课”遍地开花。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5月30日)

6.广东深圳盐田区:

以特色项目式学习模式推动课堂革命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坚持素养导向,以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课程整合为抓手,深入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开发出具有盐田区域特色的项目式学习模式,推动了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

盐田区从2016年开始以项目式学习推进学习方式变革,以此促进课堂革命的深入开展,并成功研发了ASR-PBL模式,即基于学科(Academic)、情境(Scenario)、生活(Real-life)的项目式学习区域实践模式,该实践模式可组合使用亦可独立使用。基于学科的项目式学习(A-PBL)是指向学科关键问题或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模式;基于情境的项目式学习(S-PBL)是通过创设现实或虚拟的情境,发展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学习模式;基于生活的项目式学习(R-PBL)是从真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出发,并提出实际解决方案的学习模式。三种模式有着内在的进阶关系,可以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乃至校内外(包括家庭)学习需要。

盐田区的项目式学习体现了三大特征,一是问题导向,主题先行;二是标准导向,方案细化;三是实证导向,过程完整。在大单元跨学科和项目式学习的背后,将课堂改革贯穿于各学科教学活动中,以问题驱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强大的逻辑性、完备性、实践性。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年12月7日)

7.浙江金华:

“双减通”数字平台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效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减轻作业负担难,学校对作业总量和质量难控制;二是提高托管质量难,学校师资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减轻培训负担难,校外培训存在隐患;四是提高家校协同难,家校沟通存在诸多堵点。

浙江省金华市秉持“以服务促管理、为民生谋幸福、促进共同富裕”的设计理念,采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认知,通过服务流程再造、管理机制重塑、应用技术创新三大实施路径,构建集“学校作业的减负预警、课后托管的多跨协同、校外培训的一体化管理和家校协同的三方互动”四大场景于一体的“双减通”平台,形成“双减通”5大指数,实现一屏统管、多端联动、全流程监管的整体智治,促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效。

学校作业减负预警实现课后作业一站式发布、学习质量一站式观察、作业发布一站式统筹。课后托管多跨协同实现学生家长一站式托管、托管老师一站式管理、学校管理员一站式编排。校外培训一体化管理实现教育行政部门一站式监管、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学生家长一站式消费。家校协同三方互动实现学生安全一站式保障、学生健康一站式提升、家校信息一站式联通。

“双减通”平台有力推动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学生作业减负、课后服务水平提升和社会大众对教育“双减”的满意度。

(来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8.江苏南京玄武区:

“15分钟教育圈”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针对“课后服务资源单一”“可支配优质公益资源不够均衡”等普遍存在的课后服务突出问题,南京市玄武区积极谋划、整体构建“15分钟教育圈”,让课后服务走出校园,走进场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主要做法为:规划“圈的构成”,玄武区将学生走出校门、步行约15分钟便可到达的公益性教科文体场域或空间纳入课后服务资源,打造为“15分钟教育圈”;构成方式为“1+X”,即“1个主要场馆加多个其他资源空间”,努力实现“一圈一品牌、圈圈有风景、圈圈有温度”。统整“圈的资源”,在区域层面,玄武区教育局协同多部门梳理区内60个教科文体及红色教育场馆资源,结合全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课后服务教育资源清单”,供学校选用,确保课后服务资源高品质、均衡化、全覆盖;在学校层面,各中小学校借助资源清单,构建校级“15分钟教育圈”,运用“圈”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校本化育人实践活动。健全“圈的管理”,区域制定《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工作指引》,明确“圈”的服务内容、活动形式、安全管理、评价机制等,规范“15分钟教育资源圈”的常态管理,保障活动组织开展安全、有序、高效;学校则结合校情制订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工作方案,形成“一校一策”。便捷化、均等化、普惠化的“15分钟教育圈”,以全面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多重价值增强学生家长获得感。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17日)

9.上海浦东:

以项目活动为支架的科学教学新样态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在初中科学课堂探索以项目活动为支架的探究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实现单元整体规划,在学习内容选择上实现跨学科主题融合,在课堂教学组织时以项目活动为脚手架,促进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完成理性思考、整体分析,实现科学素养的发展。

以项目活动为支架的教学设计坚持四项原则,一是以课程标准作为目标参照系,厘清核心概念和次要概念以及彼此联系,分析对应的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习表现,找准教学定位;二是以核心概念和关键思维的发展作为学习内容的选择依据,围绕概念结构,梳理单元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结合学生关键思维的发展设计指导策略;三是以多维实践作为活动组织原则,同时关注三个维度的实践——操作性探究(实验探究)、理论性探究(在头脑中建构理论或模型,或利用知识解释现象)和社会性探究(把科学探究和社会性活动整合起来,进行辩论、表达);四是以多维度观察作为项目活动的评价原则,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仅限于单一的纸笔测试,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设计动态的评估观察指标。

以项目活动为支架的探究实践需要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持续学习,所以项目要求设计若干相互关联的任务,细化问题链,并在每节课前都回顾、分享前一节课的作品成果,保证学生思维的顺畅发展。也许学生自己探索的知识没有那么完美,但是他们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更有活力,也更具有迁移性。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首届“中国基础教育卓越原创案例展评”)

10.上海长宁:

基于数字基座探索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

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落地,首先面临已有数据及应用的续用、校内数据及应用一体化、校间数据及应用共享三个难题;其次需要解决均衡发展、提升质量、数据安全、师生活力、减负增效、各方协作等问题。数字基座正是为此设计建立的。数字基座是标准化的数字学校中枢,承担物联设备统一接入管理、机构人员统一认证管理、数据融通一数一源管理、各类应用统筹衔接管理、机构人员及功能模块通信管理等功能。

上海市长宁区建设了区—校两级的数字基座,实现数据联通、应用联结、人员联合、资源共享,开发各类数字应用和资源,赋能教育治理、教育教学、教师发展等。形成教育内外多元主体价值共创,数据协同、技术协同、应用协同,教育与技术深入融合相互成就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生态。多方协作,营造数字化转型生态,政府—企业—学校相互配合,营造多元主体价值共赋的生态;“标准化+个性化”相互兼容,营造数据、技术、应用协同的生态;教师深度参与应用开发,营造技术与教育相互促进的生态。资源共享,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开发复用数字应用,助力减负增效。数据联通,常态化赋能教育教学,多元异构数据归集,分类授权保证安全;深化多维数据加工,实现分析结果多重反馈,用数据驱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7期)

11.四川成都:

“五育”评价破“五唯”困局

为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四川省成都市探索实施“五育并举”评价改革。

一是变对学校评价为对区(市)县评价,调整质量评价“指挥棒”。成都市抓住教育质量评价这个“牛鼻子”,以中央政策文件为依据,探索调整评价“指挥棒”,将评价重点转向区(市)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变单项评价为综合评价,校准质量评价“标准尺”。成都市紧扣“五育并举”,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赋予相同权重,科学设定33项核心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联合开发评价工具,检验工具信度、效度,抽样监测3万个学生样本和1500个校长教师样本;同时参考教育事业报表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测得准、信得过。

三是变评价结果“束之高阁”为“行动指南”,用好质量评价“助推器”。为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激励、改进功能,成都市将“五育并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作为检验地方教育“投入—产出”的“试金石”,作为督促指导各区(市)县教育部门和学校推动全面培养体系建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内涵建设、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

12.广东佛山南海区丹灶镇:

技术赋能探索区域教育评价改革

为促进区域教育更优质发展,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教育发展中心于2018年10月成立教育评价改革科研团队,开启技术赋能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通过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等实践,创造了信息技术与区域评价改革深度融合的典范。

一是多维立体,实现多元主体评价。依托信息技术,研发学校端、家长端“悦评越好”小程序和后台管理网页,改单一教师评价为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等多元评价主体,观测学生成长的场景,贯穿学生的日常在家、在校、在社区实践等,随时随地更立体及全面引导和观测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是技术赋能,建立多模评价模型。改变传统纸质登记评价,利用信息技术专业评价平台,搭建多层级智能评价模型,支持教师、家长随时随地轻松给予学生评价,过程性正向引导孩子行为养成,鼓励教师、家长发现孩子更多的闪光点,为孩子过程性发展留痕。

三是成长可用,激励学生主动成长。使用前沿技术手段与方式方法,配合项目实施的成果数据采集、分析、验证、反馈等,以支撑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论证,打造更完善的体系化项目模式,通过大数据的输出与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形成丰富大数据“储蓄”,让学生的成长更可见。

在持续实践与探索下,丹灶镇各中小学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建立个性化的特色评价体系、特色积分激励体系等,学校的办学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释放,学生自主发展和成长也实现了方向更加科学、动力更加充足、过程更加高效。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首届“中国基础教育卓越原创案例展评”)

13.上海:

教考关系背景下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建构与实施

“双减”政策出台后,上海市教委成立了上海作业研究团队,该团队以教考关系背景下学校作业体系建构与实施项目为主要抓手,组织全市6个区12所中小学先行试点研究,建构校本作业体系,实现教考协同,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合理处理教考关系,构建学科作业目标体系。团队研究指出,单元目标应该由“教学目标”“作业目标”“评价目标”三部分组成,教学目标明确了“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作业目标指向“练什么”“练到什么程度”;评价目标则回答了“考什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二是以单元为单位,加强不同单元与年级的纵向衔接。学校项目团队借助单元作业属性表在作业实施前进行跨年级纵向单元统审,评估并优化每条作业题的质量。

三是借助各种工具措施,确保作业体系的高质量。为了确保作业体系的高质量,研究团队设计了各种工具,而且注重在作业设计中展露学生思维过程,不断探索跨学科作业等特色作业设计。

四是基于学生作业结果,不断改进教学与作业体系。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学生的使用结果不断改进完善。而学生的作业结果,对于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改进评价设计也至关重要。

(来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14.湖北宜昌:

区域常态化开展研学实践教育

在湖北省宜昌市,研学旅行被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人人要参加。宜昌市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牢校外实践活动育人载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常态组织系列研学旅行活动。

一是全面组织七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宜昌市教育局统筹安排全市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按照每周一期制定各初中学校时间安排表,在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组织学生集中开展防溺水、防震、消防、禁毒、救护、国防等实践教育活动。从城区学校推广到全市,实现全市七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全覆盖。

二是全面推动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统一规定各学段研学旅行时长,小学低年级每学年1—2天,高年级3—4天,以宜昌市内开展为主;初中4—5天,以省内市外开展为主;高中5—7天,以国内省外开展为主,确保全市各中小学校各年级所有学生全覆盖。同时,深入推进“宜荆荆恩”城市群、宜昌与武汉地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互动,与上海、西安、长沙等营地开展常态研讨交流,推动全国、全省研学实践教育发展。

三是大力开展研学旅行公益活动。先后组织新疆、西藏、香港等地区中小学生开展“三峡行”专项活动,组织“宜昌万名学生红色行”“革命老区学生三峡行”等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宜昌学生武汉行”“武汉学生三峡行”研学旅行活动等。疫情期间,加强线上线下资源开发,推出系列线上研学旅行实景课堂,惠及全国近百万名中小学生。

(来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15.山东高密:

“揭榜挂帅”,聚众智合力破解教育改革攻坚难题

2020年以来,山东省高密市认真梳理国家、省、市教育政策新动向、新项目、新试点,结合该市教育实际深入论证、科学设计,确定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名师培养培训等15个不同主题的课题,面向全市学校(幼儿园)张榜公布,各学校(幼儿园)都可以根据自身办学优势,主动对标认领揭榜制改革课题,自主组建攻坚项目团队研究实施。揭榜项目一月一展示,年底聘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总评价,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奖励,并将成型经验向全市推广。高密市还建立了守擂攻擂机制,对没有纳入“揭榜挂帅”项目的学校预留复活窗口,允许有条件、有意愿的学校参加攻擂,在比一比、赛一赛过程中,展示治校育人的新招、硬招、实招。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5月12日)

16.广东深圳:

打造中小学科创教育的城市范式

广东省深圳市着力打造中小学科创教育的城市范式,培养具有原创引领能力的创新人才。一是顶层设计科创教育发展战略。印发《深圳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2022—2025)》以及《深圳市中小学创客教育课程建设指南》等,健全科技创新教育政策体系。二是专业建构科创教育课程体系。研发适切灵活的科创教育课程体系,以标准规范科创教育课程以及与之配套的空间环境,持续推进深圳市中小学科创教育的稳步发展。三是联合推动科创教育机制创新。联合中国科学技术馆、市科协、企业、高校等,共同推进“馆校合作深圳科学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科普教育学分制项目、人工智能教育项目等的实施,形成由教育、科创、科协、文体、共青团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统筹培养机制。四是深度探索人才培养大中衔接。借助清华大学“钱学森班”联合创办的深圳零一学院,通过“零一联盟中学”的方式让“零一导学课程”在深圳的中学落地,对有发展潜质的学生进行学术志趣引领和潜能开发,逐步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壁垒,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全新机制。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局)

17.湖南湘潭:

为拔尖创新人才整合各类资源

湖南省湘潭市通过红色教育引领学生厚植家国情怀、部门资源整合创新培养方式等创新举措,为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创造了红色教育方案。

把红色文化整合转化为红色教育,用红色教育引领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红色教育引领创新人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人才培养的“总开关”。全市中小学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深入挖掘湘潭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又一批红色教育“金课”,引导广大学子筑牢信仰之基,把准人生航向。

把部门资源整合转化为育人资源,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以红色文化和红色教育为核心,湘潭市通过教育、科技、企业等多部门协作、资源整合,拉开了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序幕。共5所学校被认定为湘潭市普通高中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学校(后新增湘潭大学附属实验学校),3所工作站被认定为创新人才学习工作站,湘潭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被确定为创新人才学习研究中心。与此同时,湘潭市着力增强师资力量,统筹各级财政教育专项资金,设立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专项资金。

为推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湘潭市将逐步将红色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度整合,进而向初中、小学延伸,努力构建跨区域、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协同培养体系。

(来源:华声在线2022年9月20日)

18.贵州铜仁:

为山村幼儿园建立资源中心

针对山村幼儿园(简称“山村园”)大部分为“一园一班一师”且课程、教学和教研资源匮乏、教师无同伴互助难以开展教研、“小学化”不同程度存在等现象,贵州省铜仁市给山村园配备一定数量的玩教具,并建立“资源中心”,探索山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新路径。

不少幼儿园在资源中心上做“大文章”,形成了共同性基础课程和选择性活动课程,还汇编了包括主题教学资源、班级环创资源在内的41个课程资源包,带动了县域和乡镇幼儿园办园内涵持续提升。

资源中心建在乡镇中心园,除设置资源室外,还单独设置集体备课室,山村园或乡镇民办园的教师每个月都有两天时间在资源中心研学,除集体备课、教研外,还可以开展观摩、培训活动,资源中心成了片区研培中心,教师找到了成长“芯片”。

在集团化办园管理模式下,县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考核或评比以集团为单位进行,实行集团内统一管理、各集团园捆绑考核。集团总园会把本园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考评办法等投放在资源中心共享,山村园再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管理制度。同时,乡镇中心园每月指派骨干教师对辖区山村园、民办园开展指导检查,列出问题清单后共享给教育行政部门,合力规范办园行为,逐步提高保教质量。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5月22日)

19.山东济南高新区:

让农村集体幼儿园“实体化”

山东省济南高新区基于农村幼儿园“散、乱、小”等问题推出创新举措,一方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办园24所,提供优质公办园学位6961个,大幅提高了公办园比例。另一方面,让农村集体幼儿园“实体化”,彻底打赢“公办+普惠”的“翻身仗”。

高新区提出农村集体幼儿园实体化,即实现幼儿园实体化注册,办理法人登记,注册对公账户,保证幼儿园公用经费和保教费奖补及时到位。《济南高新区农村集体幼儿园实体化实施方案》的出台,从政策上为农村幼儿园提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这个方案,高新区按照每生每月500元和每生每年810元的标准,对实体化后的农村集体幼儿园进行保教费和公用经费奖补。

实体化后,以保教费和公用经费奖补为依托,幼师工资待遇有了保障,剩余经费全部用在孩子身上。截至目前,高新区公办园、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达103所,覆盖率从5年前不足50%提升到94.03%。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27日)

20.北京:

出台京版强师计划,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北京市教委等十部门发布了《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进一步深化教师职务评审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各级各类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坚持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成效和实际贡献,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其中,《实施方案》提出要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向班主任、骨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倾斜,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交流轮岗和教育综合改革。加强聘后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完善相关政策,防止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干扰正常教学。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中小学教师。完善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督促提高素质能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年12月5日)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