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不详 作者: 王恩华 已有0人评论 2018/1/2 18:43:33 加入收藏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王恩华老师在上课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王恩华老师在上课
课题: | 《是什么让“女神”如此不同——同类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大不相同》 | ||
章节: | 第七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 ||
教材版本: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
教材分析 | |||
本课主要内容是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这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课本中涉及的美术作品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杂也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和组织教学环节内容时必须提前对该课的内容进行整合。本课时提炼了教材中的内容,主要通过着眼于同类题材美术作品分析其创作意图的不同之处,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运用生活中“女神”话题导入。美术鉴赏的课堂活动容易陷入一问一答的枯燥模式中,在本节课小组活动环节,特别设计了几个表演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通过参与表演来进一步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内涵,同时也能明白观众的美术鉴赏活动也是对美术作品进行的再创造,这也是理解分析美术作品的手段之一。 | |||
学情分析: | |||
这是一节高一年级的鉴赏课,高一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15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学生处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情感的萌动也大多在这个时期开始。美术鉴赏是一种用情动情的体验,因此在课堂上应尽量减少对概念的灌输和描述,增加美术作品与生活的关联,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题材、表现手法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对接触的美术作品进行整合归类,从而达成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解美术作品必须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而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主要通过结合时代、文化背景去分析美术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 | |||
教学目标:
| l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类题材的美术作品为什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l 从时代、文化背景入手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 ||
教学重点: | 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同一题材的作品会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 ||
教学难点: | 部分美术术语的掌握与应用;学生活动环节的实施和掌控。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问题导入
| 环境布置; 问题提出:心中的女神是什么样的? | 描述心目中的女神形象 | 从生活话题中切入审美的话题。 |
1. 展示两幅美术作品《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维纳斯》。 2. 思考并讨论: 对比两幅作品,人们的审美/创作活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学生思考并自由回答。 | 摸查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为老师进一步解读作品做好准备。 | |
切入课题 | 《是什么让“女神”如此不同——同类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大不相同》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环节一
| 鉴赏美术作品和品鉴女神一样。 以文艺复兴时期《维纳斯的诞生》为例,分析作品“外貌”及“内涵”特点,提炼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 聆听、思考
| 让学生明白品鉴美术作品和品鉴女神一样,不能只看“颜值”,不看内涵。 |
再次回到两个维纳斯作品,“外貌”和“内涵”如何体现。教师板书。 ① 对比《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维纳斯》视觉形象上的异同; ②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③ 教师总结。
| 讨论与回答 参考阅读学习资料,回答问题。 | 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两个美术作品的异同,重点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从哪些方面体现。 | |
环节二 | 布置小组活动。 准备好6套任务锦囊; 介绍锦囊任务清单。 锦囊一:【我为中国女神代言】 锦囊二:【挑战主持人】 锦囊三:【演员的诞生】 锦囊四:【点评专家】 锦囊五:【女神的新衣】 锦囊六:【朗读者】
指导学生准备情况。 点评学生活动。
| 以小组为单位抽签,准备小组表演活动(5分钟)
平均每个小组表演控制在3分钟以内。
| 学生分工合作,增进美术课堂的交流,丰富体验。 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表演活动对美术作品进行新的解读。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文化情境来认识。
|
总结及延伸 | 梳理总结,课堂延伸 | 总结,下课 | |
板书设计 | |||
从视觉上分析内涵从哪些方面体现 共同点不同点《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断臂的维纳斯》
课题 女神 美术作品
| |||
教学反思 | |||
本次课与前几单元的内容是有衔接的,在做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一直纠结对教材本身做什么样的整合,避免太多的术语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距离感。在几次课堂实施过后,发现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学生活动很难组织的问题,因此在教学目标上一再调整,本课毕竟不是针对具体的作品进行鉴赏,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思路: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就是隐藏在美术作品背后的时代、文化及艺术家经历等。课堂活动的设计是经历了多次实践后的结果,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丰富了,但是因为课堂时间比较紧凑,因此学生的部分表演难免流于形式,教师的总结会匆匆而过,最终达成目标的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 目标教学给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一节课需达成什么样的目标,通过哪些环节去实现,实现效果怎么样,每一点都不可或缺。高中鉴赏课因为种种原因是块难啃的骨头,但还是要啃,我会继续加油的!
|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