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联盟 >> 全国学校德育联盟 >> 浏览文章

育人路上的加油站

来源:中国创新教育网 作者: 魏炳成 井水 李秀梅 已有0人评论  2025/4/14 19:53:45  加入收藏

编者按4月11、12日,德育落地教育联盟“学会育人与明师成长”研修班在潍坊中学开班。本次研修活动以“分类研修,梯次发展”为原则安排研修内容,力争使处在班会育人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老师们各有所获。以下是魏炳成、井水、李秀梅三位老师的会后随笔,这些感悟文字真切反映了他们的所获所感。他们这种“心若动,笔就动”的学习与动笔习惯,值得每位联盟会员学习借鉴。               

初识班会育人课

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中学 魏炳成

此次参加培训活动前,陈校长推给了我成浩主任的微信。在周末我加了成主任微信后,浏览了成主任微信朋友圈,阅读了成老的文章及开展的活动,开始认识到成老组建的联盟是主题班会德育全员育人的组织。这也正是我们乡村中学苦苦寻找的德育育人有效路径的组织。于是我带着我的问题来到了潍坊:

1.主题班会形式、结构有创新吗?并能拿来借鉴模式和适合我们乡村学校吗?

2.如果问题1可以,怎样在我们学校推行?如何让班会德育落地?怎样让落了地的班会修成正果?

育人路上的加油站 第 1 张

10号下下午,我心里满是憧憬又满是疑惑走进了班会育人的先行校寒亭区实验中学,倾听了郑健老师的一节《激发潜能》的班会课。郑老师的体验式班会课指令明确、操作简捷有序,分工明确。体验结束之后学生书写感悟。学生们发现预测和实验结果大不一样.一下激活了语言中枢,纷纷书写起过程和感悟,洋洋洒洒地写了几百字。通过读一读、议一议、展一展、评一评等环节让学生口头变笔头,笔头转口头,从个人到团队,真正让人看到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锻炼与成长。

虽两天的班会课模式结构大同小异,但情境体验+随笔感悟的德育育人指向都相同,那就是建立情境场让学生高能体验,让学生体悟实训,真情表露,相互感染,心灵洗礼。经历一次心灵上的成长,从而使德育烙进每个孩子的心里,引领孩子向美、向善而行。我认为那就是德育落地。 

从报告会中,我们也见识到德育可以从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生成课程,生成成果。正如井水老师所言这是一场知识与智慧交融,理论与实践结合,思想碰撞的宝贵之旅,这如同一盏由成老点燃的明烧灯,照亮了我育人之路的方向。

《明灯照杏坛》

——培训感怀

微信初识联盟志,

班会新途解我痴。

寒亭课里潜能启,

随笔行间感悟驰。

场境生成真善美,

心灵浸润雨风时。

拳拳落地明灯在,

敢向云天展杏枝。 


学习为我点亮一盏灯

山东省临朐县新华中学教育集团新岳中学 井水  

我是今年三月二十日作为学校的立标教师上班会育人第一节课的。情境体验+随笔感悟的班会育人形式给我带来全新的育人体验,同时也有一些困惑和待解决的问题。于我而言,参加“学会育人与名师成长研修班”,恰逢其时。这是一场知识与智慧交融、理念与实践碰撞的宝贵之旅。这一天半紧凑而充实的学习,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育人道路上前行的方向。 

研修首日,在专题报告环节,成浩老师关于“班会育人的突破与误区改进”的分享,让我对班会这一育人主阵地有了全新认识。他精准剖析误区,并提出改进策略,从挖掘真实教育素材到创新班会形式,为我打开了班会育人新思路。李文辉老师的“智能时代德育育人的深度思考与情境设计思路”,更是将前沿知识与德育紧密相连,让我们明白在智能浪潮下,教师应拓展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不要困在原地,要让德育更具时代性与吸引力。 

育人路上的加油站 第 2 张

现场听课与经验分享环节同样令我受益匪浅。走进潍坊中学高中体验式班会课堂,我看到学生们的积极参与、真情流露。孔艳老师利用人生电池图,将时间直观化,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时间去哪了,以及思考要将时间用在什么地方。章娟老师的爱国主题的班会,也让我深受启发,她将人物用Ai的形式呈现,通过学生与Ai“对话”,触发学生爱国体验。两位老师从前期准备到课堂实施到说课都是细节满满,让我明白体验式班会课的魅力在于真实体验与深度参与。 

次日,广西吴毓剑老师将山歌带入到我们会场,这对我们来说宛如一场视听盛宴。她们学校的班会课将传统节日和育人课程融合在一起,在课堂上融入了多种民族元素,让我们眼前一亮。田道源老师的“高能量育人倡导”讲座,以独特视角阐述育人理念,通过观看范仲淹读书洞的例子,让我明白了想让学生深刻感知理解过去的种种,就要重视学生与过去的“链接”,如认祖、拜师范仲淹等。田老师的课,让我坚信高能量的教育能激发学生无限潜能。此外,各学校代表分享的育人课程构建与实践经验,更是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蓝本,从课程目标设定到实施路径,都给我带来诸多启发。  

此次研修,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思维的重塑。它让我深刻认识到,育人绝非简单的说教,而是要紧跟时代步伐,融合多元理念与方法。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把所学所思运用到教育实践,精心设计班会课,以多种创新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积极参与学校育人课程建设,为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贡献力量。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场研修让我汲取到丰富的成长养分。未来的日子里,我愿带着这份收获与热忱,在育人路上且行且思,不断探索,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育梦远航。

             

开课一年,赋能续航

 山东临朐文昌小学 李秀梅

我的体验式班会育人课已开课一年,正是需要加油续航的时候。正值此时,“学会育人与名师成长研修班”开班。虽然只有短短一天半的学习,却干货满满。

研修一开始,成浩老师的‘班会育人的突破与误区改进’专题报告,便让我深刻认识到班会育人的重要性。成老师精准剖析误区,并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从挖掘真实教育素材到创新班会形式,他提出的创新方法和策略实用且启发性强,为我的班会育人选题提供了新思路。

现场听课与经验分享环节,郭新军老师的红色研学主题班会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学生的板书展示、家长和任课教师的展读,以及郭老师现场创作的诗歌,都令人钦佩不已。郭新军老师作为立标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情的讲述,展现了红色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魅力,他的师本课程更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广西吴毓剑老师和她的团队将山歌带入班会课,将传统节日和育人课程巧妙融合,让我看到了民族元素在育人中的无限可能。田道源老师的“高能感召专题”讲座,更是让我深受启发。他强调教育者应具备高能量,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身为教育者,我们肩负双重使命:既要播撒知识的种子,更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灵之旅的灯塔,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范仲淹读书洞的典故,让我深切体会到,若要学生深切领悟过往,必须搭建起他们与历史的桥梁,诸如认祖归宗、缅怀先贤范仲淹等活动,皆为此道。教育之真谛,非仅在于知识之灌输,更在于心灵之觉醒与人格之锤炼。范仲淹以其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为我们树立了育人的典范。

总的来说,这次参加的研修班让我获得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它不仅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育人理念的重要性,还让我学习到了许多实用的育人方法和策略。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会把这些深刻的感悟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主题班会设计中,努力做好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