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蔡清田:台湾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研究的审视与想象

来源: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作者: 蔡清田 已有0人评论  2018/11/15 14:22:34  加入收藏

要感谢台湾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陈伯璋教授,他带我进入核心素养这一研究领域。当时他担任国家教育研究院的筹备主任,想要解决台湾课改问题,他邀我来跟他做一些研究。这个问题以前大家都不太敢去碰触它,因为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心而且它牵涉到高考的问题,教科书立意的问题,课程典范的问题,大家都不太敢处理,因此我们费了很大的劲。陈伯璋是我的老师,我就跟着他学习,我们试着做一些努力,想办法看能不能解决这些课改问题。

因此我们提出了台湾中小学课程发展基础研究的构想,根据这个构想先做了一点基础研究,试图将其综合起来,作为政府 12年教育课程改革的依据。我们把这个成果报告先在台湾各地先做一些沟通和推广说明,如果没有问题,政府再把它当成整个12年教育课程改革政策推动的理论依据。我们先有中小学基础发展研究,后续公布了课程发展的建议报告书、课程发展指引。有了这些之后再去公布12年基础教育的课程总纲,就相当于我们内地的课程方案。有了这个总纲方案之后再来公布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整个逻辑是先做基础研究,之后做课程指引的发展,再做课程总纲规划与各学科课标设计及核心单元设计实施;是依序先做课程基础研究,再做课程发展、规划、设计、实施。基础研究这个部分,我们本来只打算做两年,但是一做下去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因为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它也引起台湾各个教育领域的非常热烈的讨论,因此研究时间不断地在延长,特别是公布了课程发展指引和课程建议报告书的草案之后,各方的回应更是激烈。

陈伯璋老师调侃,我们可能每天出门都要戴钢盔。刚开始大家都在质疑为什么用核心素养去取代基本能力,基本能力九年一贯已经做了很多年,大家都非常上手,很有成就,为什么要搞新的核心素养?后来我们还好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还能活到今天主要是因为中间做了许多沟通说明的工作,达到了预定的成效。这些课程发展指引和课程建议报告书的公布,把陈伯璋老师和我们推上了火线,当炮灰,让学界各方面去攻击,看看有没有需修正的地方。经过一些努力之后,才较顺利地公布了课程纲要总纲。这个总纲的公布,代表前面的这些研究是受到肯定和支持的,只是总纲和领纲公布的时间有拖延。我们台湾有些名校的高中学生也非常关心高中课纲问题,讨论非常激烈。而高中课纲非常复杂,有95课纲、97课纲、98课纲,像Windows系统一样,不停地在变,也反映了大家对课纲的要求之高。要满足各方不同的需求真的是很难的事情。陈伯璋老师提出整个课纲研发的架构体系,之后我们做了课程的基础研究,之后公布总纲、领纲、再进行课程实施、最后做课程评价,每个阶段循序渐进。陈伯璋教授在台湾是非常有名的课程学者,他是12年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总工程师,今天能顺利进行,他功居首位。

陈教授和我们一起研究的这个课改问题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因此我们就先研究了澳洲纽西兰、日韩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然后研究了美国、加拿大这几个美洲国家,再看欧盟的国家,如法国、德国他们所做的课改的相关研究。后来为了避免课程改革存在缺憾,被批盲目移植外国的研究,我们不只做单一的国家研究,还进行了跨国的研究,包括OECD的相关研究。做了之后仍非常谨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包括《界定与选择国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的研究思考,希望能找到我们台湾可以用的课程,以便推动12年基础教育的课纲研究,进而能帮助个人成功生活,并建立功能健全的社会。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