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家》 作者: 董奇 已有0人评论 2018/8/5 21:48:24 加入收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用脑进行学习的,脑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器官。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脑与认知科学的角度思考今天的教育、改进今天的教育。
董奇,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一、将脑与认知科学的成果应用于教育:国家需求与国际趋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要达到国家现代化这个目标,教育应率先现代化。
而教育的现代化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学生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
因此,对未来教育和未来学习的前瞻设计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未来教育是什么样的?未来学习的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受到了当前世界各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以应对科技社会发展的挑战,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于未来教育、未来学习构想有很多,其中有一个角度是将脑与认知科学的成果应用于教育。
各国对此高度重视。例如,美国提出要以认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推动师生沉浸式学习,用脑科学研究的新发现和前沿技术改善教育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用脑进行学习的,脑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器官。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脑与认知科学的角度思考今天的教育、改进今天的教育。
千百年来,人类的教育代代传承,不断追求因材施教的理想。
然而,人类长期以来对学习的主要器官——脑的知识却知之甚少。过去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难以满足研究伦理的要求,我们很难直接探索人脑学习规律。
近几十年来,磁共振、脑磁图、脑电、近红外等一系列无创性技术的进步,为我们越来越直接地探索人类在学习过程中的脑活动规律、发育规律提供了可能性。很多技术还正在不断演进。
比如,最近脑磁图在移动性、抗噪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这将可能使我们有机会研究真实课堂教学中孩子们的学习。
21世纪的科学有很多重要趋势,其中一个趋势就是人类从关注外部世界转到关注人类自身,尤其是关注人类大脑的奥秘。揭示人脑的奥秘,这已成为21世纪科学界共同关心的前沿课题之一。
过去,人类对脑物质层面和心理层面的研究相对分离。现在人类可以把行为层面、全脑层面、脑区层面以及细胞层面、分子层面的研究结合起来,因此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脑是怎么工作的、怎样学习的、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适应,识别和干预学习困难、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
在我们国家,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脑科学研究,高度关注从脑科学、认知科学等多个角度研究和促进学生学习。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专门考察了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开展的学生学习方面的脑科学研究。
国家在过去十多年投入了大量项目和经费,建立了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
仅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和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自2006年建设以来,已经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多个重大、重点项目。
全国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也承担了许多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学习困难、记忆、空间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均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都有不少学者从心理认知层面、认知神经科学层面以及其它层面,对学习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