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崔永元:我们的教育,最大的失误在公民教育

来源:快微课 作者: 崔永元 已有0人评论  2018/6/12 17:36:23  加入收藏

5.教育应给孩子能力,而非灌输知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美国世界史的一道题目: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人们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人们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弗罗伦斯的文艺复兴。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够强大,盎格鲁—撒克逊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老师看完说:“棒,分析得好。”其实这种题目老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

人家是在培养能力,而我们只是在灌输知识。更何况,有些老师根本是在灌输“死”知识。

我看过我侄子的考试试卷,让我大为震惊。有一道题目是: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什么诗?侄子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后面是一个大大的叉。而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理由是:因为是个春天的夜晚,就要写这句有春风的。

还有个题目:《匆匆》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我侄子写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后面一个好大的叉。标准答案竟然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欢这句,我可以喜欢那句,难道最喜欢的一句话也要统一么?我觉得这个题目应该是“你能把老师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才对。

6.孩子一定要阅读,读历史、读人物传记

应该鼓励孩子多看书。有这么一句话——读书可能不一定让你明白,但是你起码能知道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胡说八道。这就是读书最大的好处,不读书你可能永远是一个糊涂的状态。

有些家长喜欢让孩子按照推荐书单来阅读,但事实上,别人推荐的书尽管很有用,但孩子可能看不下去。只有自己喜欢的书、感到有兴趣的书,孩子才会拼命去读它。我不觉得什么书对人没用,我觉得每本书对人都有用。

如果非要推荐,我觉得有两类书可能值得一看:一类是历史题材的书;一类是人物传记,这个也是我自己比较偏好的。

读历史题材会让你越读越明白,看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是个明白人;人物传记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当你读完一个人的人物传记的时候,你会觉得你跟他活了一辈子,又活了别样的一生。我们每个人只能按照一种方式活一遍,但是当你好好读一些人物传记时,你就会发现你能活一百遍,能活一千遍,有各种各样的活法,这是件幸福的事。

我知道很多孩子是不愿意读书的,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去鼓励或者督促他们读书,只能说让孩子先试着读一读,哪怕是一两本,也许他读上一两本,就会忽然产生兴趣了。

7.父母的三观正,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我对孩子道德上的教育理念来源于我的父母,宽于待人而严于律己,这是我家里传统的“家风”。

当我很小的时候,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家里养了一只可爱的花猫,全家都挺宠它。有一天,我早上醒来,听到花猫在床下喵喵地叫,我翻下床一看,发现花猫不知从哪叼来了两条黄花鱼,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

我当时挺高兴地把这事告诉了爸爸妈妈。可父母却带着我们顺着脚印仔细一查,发现黄花鱼是花猫从墙外叼来的,而隔墙是国营菜市场。妈妈带着我和副食品定量供应本,直奔菜市场,向卖鱼的叔叔阿姨说清楚情况,把两条黄花鱼的钱付给了他们。结果是猫吃了两条鱼,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少吃了两条鱼。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文艺演出,我很喜欢其中一个群舞《地道战》,但却没能被选上,我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被父亲发现了。问清楚是这回事后,父亲尽管和学校很熟,却没有帮我“说情”的意思,而是哈哈一笑,说:“小小挫折算什么呢?只要你努力,今后有的是机会。”爸爸的笑容融化我心中的疙瘩,他照样热心地关心着这次演出活动。

结果,另一个歌舞节目《行军路上》选中了我,而且要我演主角——指导员。那次演出非常成功。学校演完后,又去了附近的农村和部队演。演出结束时,父亲作为部队政委上台和小演员一一握手,其中也有我。那次握手是我们父子间唯一一次正式握手,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因为我感到那是一次男人对男人的握手,父亲的手很有力,让我感到一种永远的支持和信任。

我在父母鼓励下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每走一步,我就长大一分。直到我成名以后,谈到父母亲时,仍然很动情。

我的父亲像太阳,光明磊落;我的母亲像月亮,温柔无边。给我们幼小的心中也注入了光和热,不给一丝阴暗的心理有存身之地。这是一种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