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为每一个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时机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作者: Jhon Baker 已有0人评论  2017/9/26 16:35:23  加入收藏

可能会发生的状况

一旦拥有能理解教学的教学管理系统(LMS),就能帮助教师构建出先进的学习路径,并连接到不同的“积木块”(教学工具)来改善学习体验和成效。正如人们在个人生活中也要有一个核心系统,才能以灵活的方式来做事并且智能地协调各种活动一样,作为中枢的教学管理系统(LMS)协调了不同的系统并让它们互相交流。

要实现学习效果的改善,我们要有目的地对教学体验进行设计,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并吸引学生的参与——教学管理系统是开展这项工作的最自然的场所。这不会只靠人力来实现,而且也不能只靠人力来实现。要让大规模地实施这种设计成为可能,技术是必需的。正如NGDLE白皮书中所述:“尽管教学管理系统(LMS)的采用率非常高,相对地却只有很少教师使用了更加高级的功能——只有41%的被调查教师报告称‘使用教学管理系统促进课堂以外的互动’。”

从工作流编程的视角来看,这种设计会如下所示:

IF【学生选择了“项目选项”作为作业1】THEN【发布作业文件夹和项目指南,并安排项目草案评审会的日程】

IF【学生还没有阅读完成材料1】THEN【向学生发送带有材料1链接的提醒】

或者更一般地说,教学管理系统(LMS)连接起那些“乐高积木块”,就好像工作流引擎根据它的配置来描绘流程一样。

这些都是非常基本的例子,更重要的是都非常的实际。让教学管理系统(LMS)成为中枢神经系统,这种运转方式可以催生出各种新的实践,如基于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反馈(mastery-based feedback)、定时的和个性化的沟通、学生在表达和活动方式上有所选择、可信的评估以及自我监督等。

当然,用来表述、支持、培育、描绘和评估教学成效的流程要比一组简单的“IF/ELSE”语句复杂多了。然而,这正是下一代的教学管理系统(LMS)所擅长的: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或者教学中枢,并通过它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和工具。如果这些“零件”都像是“积木块”一样,没有被编排或者拼接成有意义的、个性化的教学体验,就很难甚至是不可能形成这样的流程,也就无法获得良好定义的教学成效了。

保持体验的一致性

不少教育者、数据科学家、管理人员都表示:“如果新的教学工具不需要那么多的IT时间、数据导出和集成,实际上我们也许就有更多时间来帮助教师们设计出令人惊叹的教学体验。但是它们却那么复杂!”

是否能给IT和教学支持人员更多时间,取决于教育技术社区尤其是教学管理系统(LMS)的厂商们。目前的开放标准距离成为下一代数字教学环境愿景框架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过每天都在进步。过去两年中,一些进行中的工作在向着愿景推进,其中两个例子是Learning Tools Interoperability(LTI)Content-Item Message和Caliper,都展现出了发展前途。这些工作非常关键,能让我们超越仅仅是集成应用而将数据抛在身后的发展阶段,而赋予我们利用第三方工具获得取回数据、背景和结果的能力。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对学生记录和活动的能力进行记载和分析的能力是非常宝贵的。

即便是在现有的这些局部工作中,我们也要考虑学生的体验。学生在不同的应用和服务之间切换时,必须要保持体验的一致性,这是教育技术中非常技术性的工作。通过人类需求的视角,而不是技术可能性的视角,来重新思考学习体验,才能找到下一代数字教学环境的真正令人兴奋之处。

通用的教学设计

我们在教育技术开发过程中学到的一个关键的经验是:要取得实际的转型成果,必须要满足技术、教学法和系统改革三个方面的条件。转型的要素如图1所示。

技术人员往往非常关注技术,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越是能贴近和深入理解学校里的教学法和人员——包括学生、教师、教学辅助人员、管理人员等——我们就越能切实做出更适合他们的技术成果。

目前,绝大多数的软件公司在设计产品时都采用了以人为本的方式,设身处地地将用户放在中心来制定设计目标。怀着这个理念,“下一代教学管理系统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就是错误的。我们应当问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下一代教学管理系统怎样能够改善所有学生的教学成效”。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使用了“所有学生”这一复数形式。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虚构的所谓“平均”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唯一的,而且在获得合适的机会时要有能力成功。

关于NGDLE白皮书中对通用教学设计(Universal Design of Learning,UDL)的讨论,这个模型引导和支持我们设计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内容和服务,从而能够系统性地消除学生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该模型寻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汲取信息、表达观点和参与教学的途径。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这样的教学体验,该模型的设计方式正是以此为目标,而且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努力奋斗去达到的目标。

NGDLE白皮书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在下一代教学模型开发过程中的影响,例如在梅西基金会关于医疗职业教育未来的报告中。这个框架现在已经是教育技术社群与各种各样的大学和学院中的行政人员进行对话的常规部分了,而且我们也看到,在多次教学管理系统的选型中都将它作为标准来衡量系统的适切性。越来越多的院校正在转而向合作伙伴寻求帮助,利用技术促进转型和实现学生学习成效的愿景。我们对下一代数字教学环境愿景所能做出贡献是,设计出下一代的教学系统,构建出优质的教学体验,从而提升教学成效。这个教学系统将能理解学习成效、学生评价、学习记录,并知道如何找到每一个学生的良好学习时机。它将基于通用教学设计(UDL),并在其核心工作流中实现灵活性,并嵌入可操作的数据。它将支持现行标准和互操作,允许教师和学生们使用他们喜爱的教学工具。在实现下一代数字教学环境愿景的历程中,这是一条令人振奋的前进路径,能被今日的教师在实践中采用,并使所有学生受益。

最后,我们都要持续地关注教学环境的建设,使之能够产生实际成效;提高数字教学环境采用率,改善教学成效,扩大教学参与,提高学生满意度,以及让时间更有效率地得到利用。

本文译自EDUCUASE;翻译:陈强清华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