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袁振国:校长的第一使命

来源:互联网 作者: 袁振国 已有0人评论  2017/2/15 6:46:33  加入收藏

  校长的第一使命是什么?

  就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次小型采访调查,调查对象有校长、家长,有教师、局长,也有海外留学生。答案多种多样,不一而足:

  有的说校长的第一使命是明确办学方向;有的说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有的说是建章立制,建立良好的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有的说是争取资源;有的说是领导课程改革,提高课程领导力;有的说校长的使命在于策划:激发热情,形成思想,明确任务,操作到位,等等。

  在意见并不聚焦的情况下讨论这个问题就难免很强的主观性了。为了使这个问题容易达成共识,有必要先明确一下怎么理解第一使命。我的定义是:第一是最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做不好,教育质量就上不去,人才培养的功能就会受到很大削弱,学校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第二是最基础的工作,是学校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学校的其他工作都是在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它,学校就办不好;第三是最持久的工作,不是一朝完成、永久受益的,需要不断去维护,不断去努力,不断去创新。

  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在我看来,校长的第一使命只能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的工作没有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重要、更基础、更持久的了。

  前不久与于漪老师交谈,没想到她和我的想法惊人相似,她说,校长的使命发展教师第一,发展学生第二。这里的第一、第二显然不是说重要性第一、第二,而是说,只有教师发展的工作做好了,学生的发展才能得到实现。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人们经常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教师是质量的关键,这里的教师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昨天合格的教师不等于今天仍然合格,今天合格的教师不等于明天仍然合格,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思想观念、能力水平的领先。

  这又让我想起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曾经写的一本书:《学生第二》,因为这个书名还产生过一些议论,其实学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道理李校长自然是十分清楚的。

  看了书的内容就明白,他说的是,要想使学生得到好的发展,首先要使教师有好的发展,校长不可能面对每位学生,每天直接面对学生的是教师,校长直接面对的也是教师。所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长的第一使命。

  这个道理很简单吧,校长都明白吧?不见得,全社会对此多数情况下是模糊的,前面的小调查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校长需要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把做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坚持不懈。

   1、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对教学的敬畏之心

  有一位医学院的院长在谈到医德的时候说:面对医生,病人毫不犹豫地脱得赤身裸体,无怨无悔地吃下难以下咽的苦药,甚至心甘情愿地摘除体内的某个器官,那是一个人只有面对上帝的时候才会做的啊!病人把生命都托付给你了,你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一丝不苟呢?病人把生理上的生命交给了医生,家长则把学生精神上的生命交给了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影响贯穿一生。如果要列举5位对自己成长过程中产生终身影响的人,相信其中一定至少有一位是教师。教师的每一个言行,每一堂课,就像雕刻大师的一凿、一铲,塑造出学生的未来形象。

  当教师退休、进入末年的时候,每年都会有一批批取得了成就、作出了贡献的学生前来看望,这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比拟的幸福。

  人工制造的任何产品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陈旧、过时、废弃,而教师的工作成就却历久弥新,唯有教师的作品——学生,会薪火相传、青春永驻。

  面对这样的荣誉和责任,教师有什么理由不怀着神圣的、敬畏的心情,面对每天怀着新的期待的学生,面对每天伴随着新的变化的课堂呢?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也实现了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体验到了共同的幸福。

  从事教师职业的原因有多种,走进讲堂的机缘也不一样,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是怀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走进学校的。而一个不热爱孩子的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他本人的不幸,更是学生的灾难。而当他正真理解了教师工作的意义和神圣的使命的时候,他一定会爆发出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来。校长,应该是这种热情爆发的导火线、推进器和加油站。

  2、帮助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规划

  刚进学校的教师会被新的生活所吸引、所感染,充满好奇和激动,但是也充满了疑虑和期待;有了一段教龄以后,对教育教学的工作已经基本熟悉,获得了基本的认可,可是在各种矛盾和议论之中,对到底怎样才是一名好教师仍然会问题重重;而老教师一切已经非常娴熟,但周而复始的工作又会慢慢滋生职业倦怠。校长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不同的教师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以便有的放矢采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

  人们经常引用外国的两位教育学者福勒和布朗关于教师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问题的理论,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这种划分虽然笼统粗糙,但比较真实地反应了教师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一个阶段是关注生存阶段,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

  第二个阶段是关注情境阶段,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

  第三个阶段是关注学生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备课、课中、课后反思时都能随时考虑到学生的成长需要,把能否自觉关注学生作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发展的任务和重点不同。对新教师校长需要对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具体的指导;对第二阶段的教师要注重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导,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对于老教师重点则是鼓励他们创新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个人风格。有人把这个过程归纳为培训、培养、培育,不同阶段的目标是规范、模范和示范。

0
0
关键字:袁振国 校长 第一使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