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赵鼎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来源:不详 作者: 赵鼎新 已有0人评论  2017/2/6 9:51:41  加入收藏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社会科学一般解决就是它碎片化,搞分野,用不同的学科来把它们区分开。怎么分开呢?第一,有的人用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来解释社会现象。这些人慢慢就变社会学家了。比如说,一个人为什么读书读得好?社会学家就说因为你爸爸妈妈有钱,把你送到好学校。实际上这是用社会结构来解释你的成功。第二种人会说,读书很成功主要是因为你在某一个阶段碰到一个高人,经过那个高人的指点后,你完全改变人生的意义。这种人就是人类学家。人类学家就是发觉人生的意义。人对事物意义性的理解会改变社会结构,改变历史。马克思理论实际是一种对人生、对历史的意义性的理解,但大多数的人都相信它的时候,那对社会影响就非常大。还有一种呢,比如解释你今天为什么很成功,主要是因为你高中时有一门课失败了。这个失败导致你认为再也不能这样混下去了。从今以后,你就变成好学生了,所以成功了。这样讲故事,你会发觉它用的逻辑,既不是演绎,也不是归纳。它用的逻辑是时间序列叙事。比如说,今天我一脚踩下去,踩到水塘里面。怎么回事?我在想是不是下大雨了?太阳正大,别的地方也没事,那肯定不是下大雨。再看,啊!原来那一头是在浇花。已经发生的事情,通过回溯来找原因,这种逻辑既不是演绎、也不是归纳,叫归溯。这就是人类的第三种逻辑。这是历史学家用的关键逻辑。搞历史学的基本功就是造个时间表,通过时间表来找关键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人的行动?是结构?还是偶然性?所以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这三个基础学科,代表了三个基本的叙事方法。当然,真的社会学家,这三种叙事方法都用。这三个叙事逻辑怎么解决问题?既然都是讲故事,为什么这个故事比那个故事好?这个判断标准是什么?

  我目前就想通过这样来解决,把这三个都用,但关键的是我提出一大堆问题。用希腊哲学来说,就是一个有力的解释必须自变量少,因变量大。也就是用最简单的东西,来解释的东西越多越好。从这个角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很漂亮的理论。在逻辑上,它用生产方式来解释整个人类历史。用一根小筋挑动全世界。就像杂技演员,他手上要耍五百个球,在下面还能扔着玩,这当然是很厉害。所以就是必须要想一个好的故事,你的自变量或你要解释的那个概念,要越小越好,但是你解释的东西要越多越好。可以说,社会科学实际上就是画画。如果画一个小品很容易。但如果要画一个壁画,像米开朗基罗画的梵蒂冈整个大厅墙上的那一大副画,上面上千个人物、不同的场景,还能把它画的逼真,那水平就高了。或者说做社会科学又像是拼图。一般比较差的学者,他做的东西就是拼20块拼板而已。但如果你能把5000块的拼图拼出3500块,或拼出4000块,那就很厉害。在社会科学里,谁都无法做出真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事实,来构建比人家更好的故事。构建的原则是我以后会写的第二本书的重要内容。社会科学不能做控制实验,那它怎么能够有个判断标准?差别就在于我的故事背后的理论很简单,比你的更简单,但是我解释的东西比你的更多。相对来说,这个理论就比其他理论就是一个更好的理论。

米开朗基罗所绘《创世纪》穹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

  最后我总结一下,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别。

  第一,系统性强度。物理学很强,生物学比较中等,社会学很弱。我们中国好多社会系统、社会工程,但社会不是工程,也不是个系统。所有工程理论、系统理论是彻底错误的思想。它就会对社会产生一种管理思想。但是管理往往是管一个问题,出了三个问题;管三个问题,出了九个问题;管九个问题,出了八十一个问题。当然问题越多,好像给当官的管的事情就越多,好像当官就更有效了。但好多问题是被管出来的。为什么要管?因为他把社会当系统。

  第二,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基本上物理学和生物学都是很强的,结构背后肯定是有功能的。但在社会科学里面是可强可弱的。比如说,我们需要国家,国家肯定是有功能,但并不是说国家全是为了强权。国家一旦存在,它的强权可能就大,有时候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暴力。我们不是说国家没有功能,而是说国家的功能是可强可弱的。

  第三,方法论的基础。物理学的是法则(law),比如牛顿定律。生物学只有一个进化论法则,下面有一大堆附属机制,那些机制都要符合进化论规律。在社会科学里面只有机制,没有覆盖性法则,这些机制各不隶属、互不相关。所以社会科学的解释,具有非常大的艺术性。一大堆机制你怎么用?用错了,错得一塌糊涂;用对了,你的解释就漂亮了。在逻辑上,物理学的演绎和归纳有一个自然的统一。比如牛顿定律,既是归纳的结果,又是演绎的结果。生物学里面,归纳和演绎能够在实验室里面达到统一,在现实是达不到统一的。在社会科学里面,归纳和演绎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搭便车理论是演绎出来的,如果把它用到经验现象上解释就有可能出错。在物理学和生物学里面,分类和概念都有本体学意义。生物学最基本的基本功,就是对物种分类。分类的原则是什么?最根本原则就这两个物种会不会交配;会交配的话,它会不会生产小孩;会生产小孩的话,这个小孩还能继续正常地生小孩吗。比如,马和驴不是一个物种,他们可以交配,还可以生小孩,生出的小孩叫骡。但骡不会生小孩,所以它不是一个物种。这是生物学的分类。它的概念是有本体意义的。但在社会学,概念只有在问题意识下才有意义。我记得有个同事,他写了一本书不错,把identity(身份)分成五类。他认为自己是伟大的创新,但没有人接受他。他很伤心、很窝囊,问我为什么。我就跟他说,我可以用五十种、一百种方法来分类identity。那完全是根据我自己的意思。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分类。

  这些科学怎么发展的呢?在物理学和生物学里面基本上都是范式转移。也就说一旦新的理论出来了,老的东西再不会回来了。“以太”理论不可能回来了。但在社会科学,基本上是多元范式下的范式交替。我记得马克思主义在90年代倒台的时候,好多人说马克思主义左派理论是不会回来了。我说:“你等着吧,过两天就回来了”。文化理论倒台了,还会回来。为什么呢?某一个理论变强大了,往往是前面的理论变成社会实践时变错了,然后新的理论出来了。后的理论往往看见了前面的理论错误,但后理论强大了,一旦变社会实践,也犯别的类似错误。自由主义犯自由主义的错误,左派犯左派的错误,法西斯变法西斯的错误。只要理论变强大,变成社会实践,就会犯和自己理论有关的错误。后一代人就会说Oh my god,这理论So wrong。这时候,新的一代就会排斥这个理论。社会科学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历史,就是排斥。在这问题上它又得重新开始把老的理论再重新炒一遍。社会科学是交替转换的。

  最后一点,它的非科学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智慧和品味变得很重要。比如,像我读书读了四十多年,到现在是个成熟学者。你的书我就看几句话,我大概都能猜到你这个书大概会怎么写、逻辑怎么发展、你这个人品、个性。为什么呢?——品味。这是我长期读书读出来的,用鼻子能闻出这个书的感觉。

  (本文系2014年9月28日赵鼎新教授在广东财经大学三水校区发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的演讲。)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