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赵鼎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来源:不详 作者: 赵鼎新 已有0人评论  2017/2/6 9:51:41  加入收藏

  第二,生物学还是能进行控制实验的。比如说,马尔萨斯方程,你在自然界是观察不到的。自然界具体一个物种的生长,生长到一定程度会碰到像资源不够一类的问题。种类竞争就厉害了,就会打仗。当这个种群发展得太多,就出现第二个问题——就成为人家的食物。物种多到一定程度,占据资源就太多,人家资源就少。那人家就和你竞争了。当然,人这种动物很奇怪。谁和人竞争都会输掉。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动物?就是因为好多动物在和人的竞争中大败而溃,彻底输掉了。人太厉害了!到最后人都开始有同情心,要去保护保护弱小群体。马尔萨斯方程在自然现象是观察不到的。因为没有物种会指数增长的。到一定程度,别的因子就会把它限制住。但是在实验室,把大肠杆菌放在培养皿里面。假设能数的话,数它是怎么发展的,前半个小时它肯定是指数增长的。等大肠杆菌长满了,种类竞争就厉害了,它的生长就慢慢缓慢了。生物学的每个机制,自然现实没有控制实验,所以都是观察不到的。但在实验的条件下,它是能观察得到。所以控制实验是有可能的。

  现在讲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更麻烦、更复杂。

  首先,它也是多层次的。因为人好多现象是生物基因决定的。比如说,人有讲道理的人,有不讲道理的人。萧伯纳有个至理名言就是“社会总是由不讲道理的人推动的”。像我这样讲道理的人,肯定是永远推动不了社会。今天我很生气,这个人怎么那么不像话。明天我就会想,算了人家也有难处。讲道理的人总是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结构。他往往是功能主义者,是保守的。但是不讲道理的人,总是改变社会结构来适应自己。他们往往是革命者。所以个体层面不同的人,对社会的推动力量是完全不一样的。像香港占领中环闹事的基本上是不讲道理的。不讲道理不代表不好,这需要有个性的人来组织一个正常的社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层次,现在我们新疆闹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群体之间的冲突导致的。不同国家组织,国际它也是多层次的。

  第二,还原主义更加困难。比如说性别问题,我刚才举过的,它不可能还原。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还原,社会学的好多现象也是能还原的。比如说,你要解释古代的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的关键就在死亡率和生殖率这两点。现代的人,能主宰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在出生率,死亡率不再是个大因素。但在古代,疾病多,医疗条件差,主宰的主要是死亡率。古代社会的人口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一般社会学家会用社会结构来解释。比如用性别,性别越平等的地方,出生率应该越低。如果让女人自己有选择,她不会选择超过两个小孩的。有的用财产,像中国这种国家,每个男性小孩都平分财产,那生的小孩肯定多。而像欧洲,老大拿财产,老二不能继承财产,所以生小孩肯定不会多。有各式各样的解释。有用剩余的,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越多。有一位学者写了本关于世界人口的书,他发现在1500年之前整个欧亚大陆人口始终差不多,1500年以后整个欧亚大陆的人口同步提高。如果是这样子的,那它肯定不是内生原因(也就是性别关系),肯定是外生原因。

反映1348年佛罗伦斯的黑死病的画作

  他的解释很简单就是病虫害。不同的族群,带的病虫害不一样。像埃博拉,是非洲病,但它会通过打仗和做生意传播。比如说,鼠疫(即黑死病)在欧洲爆发的时候,死了近1/3以上的人口。为什么有的死了,有的没死?死的人身上没有带免疫基因,没死的人往往身上带着免疫基因。所以每次大规模的传染病杀死的,都是没有免疫基因的人。这样子有免疫基因的人的基因频率在整个物种里不就高了?原来是2%的人带有免疫基因,这病杀死了50%的人,那么在存活里面有多少带免疫基因?是4%。所以通过打仗,把病虫害传来传去,杀来杀去。到15世纪,在欧亚大陆主要流行的病虫害,已经成为等位的了。以后也有流行病,但流行病不怎么厉害了。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杀死一半人。当哥伦布等人发现新大陆的时候,当时新大陆有好多帝国像玛雅、安帕帝国都是非常厉害的,但后来他们人口的95%以上都死掉了。西班牙人没多少,就600人,怎么能杀死他们?排队让他杀,也来不及杀。就是因为新大陆病少,我们病多。我们把流行病传给他们。新大陆传给我们主要就是性病,像梅毒。但在新大陆打仗,还没打到一半天花就流行了。天花对我们是个老病,好多人生几天就好了。但对他们完全是个新病,当时没有检疫站。老大陆人的病为什么那么多呢?实际上就是我们老大陆人养的动物太多了。动物和人传,每个人基本上和每个养的动物都有密切的性关系,就这样会不断导致各种的流行病。而新大陆主要养的只有一种叫Llama(羊驼),就长长的,鹿不像鹿,马不像马。所以他们病就少。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