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学校教育生态建设 >> 校长论坛 >> 浏览文章

构建日记课程 创设辛欣乐园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刘建 已有0人评论  2016/12/27 9:30:52  加入收藏

——我校课程生态建设的一些小创意

曲阜市王庄镇辛庄小学   刘  建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十分高兴来到美丽的台儿庄,十分荣幸站到这个讲台,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是我校课程生态建设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不成熟的做法,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讲,可爱的学校、可爱的老师和可爱的学生。

  可爱的学校:一个可以让爱无限延伸的地方

  我来自曲阜市王庄镇辛庄小学,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现有10个班,学生350人,教职工21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虽然比大家的学校差距很大,但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从苏氏在的时候,就是360人左右,几十年了,到现在也还是那样,所以,当我看到很多高大上的学校时,我就这样劝自己:你看看帕夫雷什中学,也是300多人,但人家一样成为世界级名校。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400人的校园,该是一个多么广大的世界啊!谁说我们小呢,我们可不小,我们的学校是无限延伸的地方。

  我在农村长大,从小到大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尤其对秋天新耕翻的土壤印象深刻,感到朴实的土壤里能生长很多植物很神奇。后来一直在农村小学工作,一直对泥土有着一种天然的感情。总感觉教育和泥土有者某种内在的联系,我很喜欢鲁迅的话: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基于这种经历和认识,我这样阐述我的教育梦:做适合孩子成长的泥土。我理解的“校长”,就是一个翻耕出更多“混着青草味儿”的泥土的岗位。鲁迅告诉我们,不用急着好高骛远地去“产生天才”,先要踏踏实实地做“培养天才的泥土”:先要营造适合师生成长的环境,先要培育适合师生成长的文化。这种环境和文化,就构成了一所学校的生态。以“泥土精神”培育“辛欣”文化,以课程构建推进生态营造,努力培育生态学校,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2012年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我就爱上了这个校园。我挖掘历史,继承传统,大胆提出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一个学校,搞教育的地方,怎么能没有文化呢?我校和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是联系单位,我很欣赏基金会的宗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众志成城,欣欣向荣。从两家联谊单位的名字里各取一字,合成“辛欣”,于是辛欣文化闪亮登场,其内涵也界定为欣欣向荣、快乐愉悦,同时,辛还有辛苦、艰难的意思,只有先付出辛苦、辛劳,才能真正的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才能体会真正的快乐。文化、生态都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必须有文化载体,我们创办校报,命名为《辛欣乐园》,现在坚持出版到31期,我们开设教师论坛,命名为辛欣论坛,请老师们每周都上台演讲,我们提倡写反思,集合成册,命名为“辛欣反思”;我们借国家义务教育县验收之力,在教学楼大厅内的四个柱子上,打造了一个书屋,命名为“辛欣书屋”,孩子们随手就可以借到书、翻到书。

  辛欣文化的培育和生态学校的建设是一致的,生态学校的建设和核心素养的促进是并行的,都不是一日之功、一时之力,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然活泼的成长,充分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生命体验,这些都离不开课程。

  2014年,我相继参加青岛、梁山、济宁的有关课程整合的会议,写出了《我的“课程”之旅》《致老师们的一封信——我对课程的理解及对课题的认识》等文章,和老师们深度交流学习体会。我通过和老师们的大量交谈,分析学校、老师、学生乃至家长实际,寻找我们课题研究的起始点、突破口。我们困惑了许久,找到一个点,还要带动一个面,全校还要构成一个体系,以此带动我们学校的飞跃的点到底在哪里呢?我和我的老师们都苦苦思索着。经过深入讨论和思考,我忽然想到日记这个点,能不能根据学科不同、作用不同建立不同的日记课程?后来,全体课题组成员竟然一拍即合,非常赞同。后来,我这样表达我们当时的兴奋:当我们冥思苦想、集思广益找到日记课程这个起始点的时候,我好像看到了课程整合课题的一束光,当我们集中全力写出日记课程实施方案的时候,我好像看到了课程整合课题的一扇窗,当我们集中全部的教育智慧分别写出12份课程纲要的时候,我好像看到了课程整合课题的一扇大门。

  我校承办了济宁市课程整合专项课题开题会,济宁教科所网站推出了《农村小学日记课程校本开发与研究》方案、开题会发言及12种日记课程《课程整合纲要》;《济宁教育》2016年第七期头条刊登《构建日记课程创设辛欣乐园》课题实施文章。课程建设是助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日记课程为学校教育生态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可爱的老师:一个学会享受职业幸福的团队

  大门打开,探索仅仅是开始,其后的努力更艰难,但也更有意义。我庆幸,我和我的老师们一起工作,一起在教育的沃土上耕耘。17位老师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课及班会课和主题活动课上,在知识教学梳理、作业创意布置、特色主题活动等片断中,指导学生全面尝试各类日记。我发给老师们崔允漷教授写课程纲要的思路文章,让老师们试着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来写课程纲要,后来,附加了一条特别规定:不超400字。刘伟老师是教美术的,他的日记课题的题目开始就是“美术日记课程”,后来,他写课程纲要,原来起草了3000字,改了10次,才缩减为400字,用他的话说“删到最后就像剜自己的肉一样难”。修改好后,题目也改为了《场景日记课程》。

  日记课程建立的标志是创编出《课程纲要》。我把编制课程纲要作为课题的关键来推动。我认为,修改的过程就是深入思考、捋顺思路的过程,就是去粗存精、自我审视的过程。当老师们一一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自“辛小之家”群里去的时候,我甚至看到有的老师修改到凌晨才发上去,我就像收获了一份份硕果一样高兴,我发了一篇文章《为日记课程鼓与呼》,给老师们打气、鼓劲。然后,我和老师们商量,还要再次修改,让题目更具体更切合实际教学,让表达更严密更准确,让评价更有可操作性。有的老师因为一个词可以想半天,有的老师昨天或者现在还在思考如何表达得更得体,如何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经过这样锤炼,写作课程纲要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明白想干什么(目标)、靠什么去干(内容)怎么干(实施)、如何知道干得好(评价)的过程。想明白了,就好开展了。读书学习反思是隐性工作,是内功,日记课程校本开发与研究实施方案就是树干,而这些虽然短却沉甸甸的课程纲要,就是枝干,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一份份鲜活的、带着自己特有的感情的作品,就是一朵朵鲜花了。

  于是,日记写作上升到了课程的高度,形成了日记课程的定义:日记课程,就是有组织有系统地用日记的形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知识和生活、自我与世界三者的紧密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发展、人格健全的一种教育过程。老师们在日记教学实践中逐步构建了12种日记课程:《班级日记课程》《成长日记课程》《校园观察日记课程》《美术场景日记课程》《音乐旋律情绪创编课程》《生活英语日记课程》《心育日记课程》《亲子绘画日记课程》《数学日记课程》《阅读日记课程》《电脑绘画日记课程》《童谣日记课程》,日记片断教学逐渐过渡到日记课,有目标、有指导、有过程、有评价,日记课程闪亮诞生了。日记课程产生的过程,也是教师深入思考如何让教学更贴近学生、如何更能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也是让教育课程化的一种艰难涅槃。

  日记课程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我校青年教师较多,通过课程建设,他们的课程意识增强,专业成长加快,研究能力提高。张倩倩老师开发了《音乐情绪旋律日记课程》,用音乐知识创编旋律,用文字填词,唱出来表达情绪,加上图画渲染,整个日记作品就是一个活泼泼的生命,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好像更带劲了,更深入了,2016年5月获得济宁市优质课一等奖,12月8日在青岛参加了省级优质课评选,获得二等奖。开发校园植物观察日记课程的孔伟红老师,在全镇高效课堂推进会上开公开课,题目就是植物观察日记课,她独创了《观察记录单》这个观察工具,用数学知识描述形状、用科学知识描述习性、用语文知识描述联想,花、人、树合一,在这个观察、感受、想象、写作的过程中,自我与校园的联系更加紧密,爱我校园的感情更加浓厚。课题组骨干老师、工作仅四年的宋鹏老师,本学期提拔为教务处主任;开发班级日记的陈磊老师,因为班级管理出色,也提拔到少先队辅导员的岗位。10月28日,我参加济宁市课题实验优质课评选,获得了一等奖。

  实施日记课程,我的老师们逐渐学会了享受职业幸福。教师与学生不割裂,知识和生活不割裂,自我与世界不割裂,反而都是高度融合的,是相互促进的,是紧密联系的。人和人的生命是充盈的,丰富的,饱满的,这就是我们日记课程的意义。

  可爱的学生:一个需要处处小心呵护的生命

 有趣的课堂现场直播。刘晓然同学的班级日记故事。班级日记是班集体的生活积累,依托班会课进行展示。不乏有趣的“课堂现场直播”:六年级一班,11月30日的班级日记,刘晓然同学记,今天,我们学习语文课本22课,老师说,我这里有糖,谁回答对我的问题就给谁。几个糖的诱惑可真是大呀,放眼望去,就连平时懒的举手的朿基龙也踊跃的高高的把手举了起来,拦都拦不住。但我班孔晓君性格豪放,立即说出了一句话:老师,我不在乎这。试想,假如没有班级日记,这种课堂上灵感一闪的情况可能就随风飘逝了,不会这样原味记录,我们每学期组织班级间的交流评阅,选择好些的班级日记片断上《校报》

  智障女孩与书为伍。在四年级的时候,我教她校园植物观察日记,从每人的观察日记中我抽出了一两句好的描述句子,准备上校报,后来一查,唯独缺少孔洁的。我想着不能缺少她的,我把她喊到我的办公室,问,海棠花好看吗,她说,好看,我说,校报上的观察句子就是“海棠花好看”怎么样呢?她说行。发下校报的时候,我发现她看得非常非常认真,后来,打造出了辛欣书屋,这位智障女孩每个课间都去读书,认真的在那里看,回家也拿着一本书,身高力强的她原来课间追打其他同学,现在根本就看不到了,因为她“与书为伍”,有更好的精神生活可以享受了。

  雕塑神秘的心灵世界。认识自我,这是一个人成长中的永恒课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日记是最好的自我教育方式。《心育日记》,就是依托心灵驿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释放压力,感受隐秘的自我,得到积极介入辅导。10岁的薇薇自幼跟爷爷感情颇深。半年前爷爷的突然离世,使得薇薇脾气暴躁、郁郁寡欢,她认为世界上没人再疼她了。宋鹏老师了解这些后,和她谈心,指导其进行沙盘游戏,认真分析了沙盘排放情况,看出孩子埋藏心里最深的不信任,并依据孩子的情况给予了建议措施,薇薇的各方面也都有了明显改善。最近,薇薇将自己内心变化的过程都记录在了自己的心育日记里面,她写道:“……走出心灵驿站那个小屋子,让我明白了很多,想想爸爸、妈妈、奶奶也都那么疼爱我,我要让自己快乐起来,也要让一家人都快乐起来……”。

  美的学生创造美的世界。美术场景日记课程,刘伟老师开发,让学生画出印象深刻的场景,写上一句话注明画的什么场景,画和写高度统一,印象深的图景画出来,不好画的写出来。比如,前些天下大雪,学生有堆雪人的体验,他让学生画出当时的场景,并写出自己与雪人的对话。四年级李新如同学这样写道:“雪人啊雪人,你长得这么白,你知道你妈妈白吗?”雪人回答:“我没有见过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你,是你用通红的小手造化出我。”美的画、美的话语、美的心灵,一览无余,在这篇场景日记里。

  朱艳娇与《金蔷薇》。9月14日,我的办公室忽然热闹起来,三三两两的五年级的孩子们“闯”进来,要采访我。我放下手头的活,愉快地接受了同学们的采访。他们可是作了准备的,都拿着提纲,带着笔,随时要记的状态——原来这是语文老师、开发《阅读日记课程》的孔然然布置的一项实践作业。这其中就有朱艳娇和孔书奇的组合。当问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时,我提起了《金蔷薇》。不到10分钟,采访结束。后来,朱艳娇在孔然然老师的辅导下,把采访过程原原本本写了下来,并发表在29期《辛欣乐园》校报上。我读了后,感到写得很真实,还原了当时的对话。不记得哪天了,朱艳娇和她同学又敲门来到我的办公室,向我借《金蔷薇》。我满口答应到市图书馆去借。在当周的周六,我去了市图书馆。周一,我喊到朱艳娇,递给她书的时候,也提了要求,读完,要写一篇读书笔记,直接交给我就行。她非常兴奋地答应了,一直说,谢谢校长。在借给朱艳娇读书之后的日子里,我也担心她读不懂,读不进去。但是,转念一想,给她留下一点印象也是好的。11月11日,朱艳娇又一次敲开了我的办公室门,这次是拿着书和读后感来的。

  采集平凡生活的金粉——《金蔷薇》读后感

  读完了《金蔷薇》,我和千千万万读者一样,也梦想着得到一朵寄托着美好祝愿的金蔷薇。

不过,没有像书中人物那样的特殊经历,又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收到这样一份祝愿呢?不如自己采集“金粉”,记录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吧!

  《金蔷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老清洁工沙梅听说打造一朵金蔷薇就能带给人幸福,于是,他开始收集首饰作坊的尘土,因为尘土中混有一些金粉,日积月累,等到被筛出来的金粉足够铸成一小块金锭的时候,他把它打造成了一朵金蔷薇。

  我觉得金粉不但存在于金致饰品的手工作坊,它还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只是不被游手好闲的人发现到,而整天不知道要做什么事情的人连金粉和尘土都分不清。妈妈说,金粉是水仙的花蕊,当我们想凑近闻一闻她的香味才会发现。金粉就在你的身边,甚至就在你的余光不小心看到的地方——她属于善于观察的人。

  《金蔷薇》的作者是苏联著名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这本书是总结创作经验的一本宝书,他把自己一生的写作经验锻造出了这“朵”宝贵的金蔷薇。

  如果我们大家像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那样,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平凡生活中筛取自己的真切感悟,那么,每一个用心生活的人都能打造出一朵属于自己的金蔷薇。

  沙梅为祝愿苏珊娜幸福而成就了金蔷薇,我们应该为了理想而收集金粉,在朴实的平凡生活中锻造自己的金蔷薇。

日记课程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愿望,发展了个性特长,积累了大量的鲜活的日记作品,这成为创设辛欣乐园的又一重要载体。我们准备建立“辛欣日记库”,永久收藏孩子们的优秀作品,永久珍藏孩子们童年的快乐。

  日记课程植根于“快乐生活,朴实做人”的校训,归结于“画”、“写”的创意表达,从学生出发,为学生设计,让学生创造,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个性,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儿童、表达自我、感悟生命,日记课程不是一个学科在单打独斗,而是多个学科的有机渗透,是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要培育完整的人的一种“进程”。日记课程的意义正是教育的意义,日记课程的建设正是激活教育生态深厚的土壤的根本。小学六年的时光,生命成长的印记都会浓缩在积累的日记里,生命的厚度、生活的意义都会在重温日记的过程中展示出来。

  谢谢大家。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