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学校教育生态建设 >> 校长论坛 >> 浏览文章

让每一个学生绽放生命的美丽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孔令国 已有0人评论  2016/12/27 9:03:16  加入收藏

——宁阳一中生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山东省宁阳第一中学  孔令国

  山东省宁阳第一中学是鲁西南一所农村县域高中,学校现有学生4962人,教师419人,教学班78个,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校。近年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叫响“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立足学校实际,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尊重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基础性差异,以生态课程引领学生成长,生本化优化国家课程,精品化实施校本课程,品牌化打造特色课程,构建了融基础课程、德育课程、校本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生态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多元化、研究型课程自主化,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绽放生命的美丽。

  一、我们的思考:学校课程的生长样态是什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最直接的产品,是学生成长的消费品,那么,学校课程的生长样态是什么?

  思考一:学校课程就是给学生成长的机会

  生物界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每种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的成长也是如此,每一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性格、爱好、发展基础、家庭背景、成长环境、能力优势的侧重点、潜能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等等,这些不同决定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难易、快慢以及学习方式等有所区别,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差异需要,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引导学生在课程的理解和选择中,逐渐明确自己稳定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优势的侧重点等,为未来发展奠基。

  学校教育中,只有为千差万别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机会,让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展现和发展,他们才会姿态万千地茁壮成长。一方面,基于学生的共性发展与基础发展,学校要提供必修的基础课程,培养其公民素养;另一方面,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需求,学校要提供选修的个性课程,以促进其个性发展和扬长发展。

  思考二:学校课程是学科化的

  “课程即教学科目”,这一课程定义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课程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的课程有“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化课程整合,并把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程,表明“课程即教学科目”这一课程定义有明显的局限和不足。但作为“学科化”的课程却远非如此。什么是学科课程?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将学科课程归为三个层面:知识层面、思维层面、育人层面。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要有独立的知识系统和独立的思维方法与思想,如语文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数学具有逻辑思维的特点等,而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而从课程实施现状来看,必修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等,过分关注第一层面,而忽视第二和第三层面,导致学科知识化,学科能力不足与素养严重缺失,学科教学在“高负担”与“学生厌学”的低水平重复层面上徘徊。选修校本课程,尚未构建学科化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处于兴趣小组活动层面,难以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鉴于此,实现课程学科化,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考三:生态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必然选择

  当今,人类已有的“知识世界”已经不再是一个分离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相互关联的,一个相依、相承、互补共生的世界。为了应对知识的生态化存在,我们的课程必须走向新生,生态化课程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课程生态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因此,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便成为现代化课程生态观的基本内涵,其着眼点必然是面向未来的发展,因此生态课程的设置应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持续发展,而不只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技能。

  宁阳一中是一所享有广泛声誉的传统名校,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文化根基,秉承“诚实”校训,恪守“尊重为先,育人为本,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创建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和体制机制新、创新意识强、改革动力足、发展可持续、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创新型齐鲁名校,努力实现“志向高远、学业扎实、发展全面、特长明显、德才兼备、人格健全、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彰显“自主发展,个性成长”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近年来,我校进行了生态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二、我们的实践:生态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以基础课程为主,开展“绿色生态课堂”改革

  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是国家课程的生本化改造,就是一个从国家课程到学校课程,从学校课程到教师课程,再由教师课程到学生课程不断生成的过程。围绕“国家课程生本化”这一核心,我校开展了“绿色生态课堂”教学改革。

  “绿色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它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大力贯彻县“三环节教学改革”,即课前预习、课中改进、限时训练的基础上,我校着力强化“四个深度”(深度自学、深度讨论、深度展示、深度训练),通过六个环节:强化学案制作,促进学生深度自学;强化教案设计,促进学生深度讨论和展示;倡导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深度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促进学生深度展示;坚持讲练结合,促进学生深度训练;注重课后训练,巩固课堂成果,达到以深度自学促深度讨论,以深度讨论促深度展示,以深度展示促深度训练的目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在“绿色生态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感受,鼓励学生质疑,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时空和自主学习的权利。

  为加强“绿色生态课堂”建设,2011年1月起,学校还开展了赛课活动。赛课活动把基础知识的当堂落实和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思维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层次水平的提升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标准,坚持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趋动,讲练结合,以学定教,课堂限时训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六个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终身学习的能力。近年来,十七名教师获泰安市优质课一等奖,六十名教师获泰安市“一师一优课”奖励,三位教师获国家教育部奖励,三位教师获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二)以“三自”教育为重点,重建生态德育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主教育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驱动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学校围绕“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这一理念,确立了培养学生的“三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能力的生态德育目标,旨在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呵护学生的心灵成长,使学生体验到关爱他人的乐趣,规划人生的快乐,张扬自我的幸福。

  首先是构建了培养学生“三自能力”的具体模式,即定标(明确“三自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以及具体的阶段目标)→明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三自能力”培养的道理,端正态度,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示范(树立良好师德形象、优秀学生形象、先进集体形象)→践行(寓“三自能力”培养于各种活动之中)→考评(分为学生个人评估、班级评估、年级评估三个层次),确保了“三自能力”培养的成效。

  学校坚持“自然即德育,生活即德育,自我即德育,德育即体验”的原则,努力创设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活动。一是开展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通过引导学生制订自己的人生规划及高中三年各阶段目标,让学生“胸中有理想,发展有方向,学习有动力”。同时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发展目标,尊重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寻找目标达成的最佳途径;二是实施“四种教育”即:以文明守纪为中心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生”(生存、生活、生命)教育;三是搭建“六大平台”即:“人人轮流当班长”——值日班长制,“自我设计、自我教育”—— 梯级系列主题班会,“我是主人我作主 ”——大型活动学生竞标承办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班级服务日,“师生间的桥梁”——学生的学生会,“激扬青春岁月,展现自我风采”——学生社团活动。四是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利用好“阳光会客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阳光的心态,良好的习惯,进而实现幸福人生。现在,文明守纪、惜时进取、专心向学的学风、校风已蔚然形成,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阔眼界,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造力和表现力。

  学校还实行导师+辅导员制。辅导员全面负责教学班的管理,导师负责该班学生个体的跟踪管理与教育工作,促进了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管理者,还是服务者,强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以选择性为导向,开发实施绿色校本课程

  “自由即选择,选择即责任”。哲学家萨特的简单几字,勾勒出自由选择之精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基层教育工作者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在确保每个学生达到共同要求的前提下,分层次、分类别设计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成为必然。我们在注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校本课程资源,积极建设体现学校文化价值与学生终身发展的绿色生态课程,形成颇具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共分为四个系列:

  生命教育系列:课程目标是形成珍惜个体生命的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提高素养,挖掘潜能,提升生命发展的质量。内容包括道德价值观教育(如我国儒、道等学说与为人处世;与道德价值观相关的历史名人、故事等)、礼仪礼貌教育、爱家爱校爱国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等。学校开发了《生命的价值》《文明礼仪读本》、《道德的力量》《祖国在我心中》等课程。

  科学素养系列: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拓展学生科学知识视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环境与资源、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天文、航天、信息技术、自然地理等。学校开发了《生物与社会》、《化学与生活》、《自然与科技》《经典诵读》等课程

  人文素养系列: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通过学习知识并内化,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继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内容包括美学、逻辑学、中国文化、中外文明史、科技发展史、中外战争史、文学欣赏、戏曲欣赏、演讲与辩论、英语会话与阅读、民风民俗、宗教、法制教育等。学校开发了《历史中的古代文化》、《文化坐标上的沉思》、《形势与政治》《红歌大家唱》《百家讲坛》等课程。

  身心健康系列:课程目标强调以自我为课程,以体促智,以体促德,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与特长。内容包括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武术、乐器、声乐、舞蹈、摄影、绘画、书法和心理健康等。学校开发了《品茗谈心》、《规矩与方圆》、太极拳、健美操等课程。

  生态校本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我校的归纳式校本课程研发在推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面探索出了农村县城高中的新路子。

  (四)以实践课程为有效途径,让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社会

  实践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提供保障。实践课程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主体性。实践课程强调学生是教育和学习的主人,强调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自我组织和互相启发。二是综合性。课程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局限,常以涉及多学科的综合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弥补按知识体系分科学习的不足,重视知识的整合运用和能力的均衡发展。三是实践性。重视直接体验和经验,重视知行统一,丰富认知方式,是以探究体验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把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做中学”。为此,我们实施了“走向自然”和“走进社会”的实践课程,分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五大类。

  一是学校立足本地资源,研发了《宁阳一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手册》,开展了“蟋蟀文化的前世今生”“泰山文化溯源”“探寻孔孟文化的思想魅力”和“汶河污染情况调查”等研究性学习课题228个,编印了《宁阳一中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

  二是面向社会,挖掘课程资源,聘请客座教师、特聘教师等,挂牌组建宁阳一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6处,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进校外基地,组织学生赴敬老院献爱心,组织学生与贵州龙家小学手拉手活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立体教育网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

  三是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成立了“宁阳一中学生社团联合会”,出台了《宁阳一中学生社团管理意见》,成立了棋社、辩论社、爱心社、志愿者服务队等精品社团组织16个。

  四是组织参观部队,到华兴纺织厂、巨龙食品厂进行厂矿考察,进行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开展了“70华里汶河环保之旅”“攻济打援指挥部红色之旅”“中小学科技活动基地科技之旅”远足体验,在磨炼学生的意志的同时,开展了不同专题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五是学校自1999年开始现已举办了15届的校园文化节,完全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竞标组织承办校园文化节的各项活动,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我们的收获与反思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宁阳一中生态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2010年以来有13名同学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赛区一等奖,并有两位同学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联赛;有3名同学获全国生物奥赛一等奖;两名同学获第28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一等奖。《洸河》文学社社员参加全国创新作文大赛,有7名学生获一等奖,24名学生获二等奖,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学生文章1000余篇,获奖300多篇,先后培养出了安宁、邢汶、龙凯等多名成就斐然的作家。每年均有上百位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获得高考加分资格,2016年宁阳一中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位列全国中学500强第55名,山东省第13名。

  宁阳一中培养的学生因学业扎实、素质全面、适应能力强受到各高校的广泛赞誉,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空军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结成友好学校,与美国康州斯托宁顿中学结成友好姊妹学校,与三所美国中学校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为学生走出国门奠定了基础。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全国数学联赛先进单位、全国“空军飞行员优质生源基地”、 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开发实验基地、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27年保持山东省“文明单位”荣誉。

  新时期,核心素养的提出和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将抓住深化课程改革和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良好契机,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生态课程改革,认真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和选课走班教学,积极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普惠宁阳人民的高中教育。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