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学校教育生态建设 >> 校长论坛 >> 浏览文章

新课程生态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李树新 已有0人评论  2016/12/27 9:21:22  加入收藏

金乡县实验小学  李树新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来自金乡县实验小学,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与大家面对面交流。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创新课程生态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芬兰前总理阿赫曾经说过,你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为其准备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的航向是靠教育引导、校正的。所以,教育生态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地区所有学校和师生的生存状态,好的教育生态既能够促进区域教育的和谐、健康、飞跃发展。

  金乡县实验小学通过主动的实践探索,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融合、整合,努力构建校本特色课程体系,打造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生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创新课程生态体系的背景与意义

  新课程改革推进到目前,国家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小学生的切实需求,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自主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创新课程生态。同时,《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纲要》(鲁教基字[2002]23号)也强调了校本课程的重要性。校本课程正因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不仅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力所不及的地方作了强有力地补充,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必由之路。

  为补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内容,结合本土、学校实际,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校本特色课程,如《国学经典诵读》、《趣味数学》、《走近京剧》等,其中《走近京剧》在2014年11月山东省首届特色课程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我校的京剧校本特色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互补共生、整合交融,已在校域内构建起一整套独具个性与规模的课程生态体系——京剧课程生态体系。

  二、构建京剧课程生态体系的理论依据

  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并开列出15首必修京剧曲目。

 2010年,金乡实小为响应教育部号召,落实课程标准,贯彻金乡县教体局下发的《关于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率先出台《金乡县实验小学“京剧进课堂”实施方案》,开展了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

  经过实践摸索,我们认为,京剧要想生存,国粹要想传承并真正弘扬下去,就必须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最大多数民众的支持。而要做到这一点,非“京剧普及教育”所不能,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京剧要从娃娃抓起”。

  那么,究竟怎样做,才算是“京剧普及教育”呢?通过外出学习和地区交流,此时,一个更为先进的理念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狭义地讲就是将两种学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的教学。而京剧本身就是一门融汇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艺术,其中更蕴含着美育和体育、德育与智育的有益因子。所以,京剧教育整合课程,对于构建京剧课程生态体系,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从内容、形式以及京剧教育目标和学科课程目标上,进行了深度整合,最终确立了逐步培养和教育“京剧小观众→京剧小票友→京剧小专业演员→京剧小艺术家”的模式。它符合小学京剧教育的规律,在“抓普及”与“促提高”的过程中,使我校所有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综合发展。

  三、构建京剧课程生态体系的实践历程

  (一)营造京剧教学的美育氛围。

  为营造良好的京剧教学氛围,我们用京剧元素打造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墙上,精心绘制了京剧人物;走廊、楼梯间,京剧脸谱错落有致;生旦净丑、唱念做打简述等知识学生可信手拈来;体育老师编排了京剧韵律操;班级内布置了京剧文化宣传栏;上、下课铃声采用了京剧曲牌《卖水》、锣鼓《急急风》;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孙颖教授谱曲,我们创编了京剧校歌《阳光少年》……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京剧氛围,学校里掀起了人人爱京剧、人人学京剧的热潮。

  (二)外聘内招,引进师资,加强教学力量。

  京剧教学,师资是关键。为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在金乡县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实施了“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多次外派教师到潍坊北海学校、江苏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等京剧名校学习,我们还邀请京剧名家来校开展教师业务培训,聘请了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姚志强,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京剧院进校园活动专家孙培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评戏曲剧团团长马惠民先生,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剧协会正处级调研员张兰英女士,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编导朱登、杨舒星等6位全国京剧名家担任京剧艺术顾问或京剧艺术辅导员。学校还聘请王文清院长为“山阳京剧院”名誉院长,聘请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周爱华、表演系主任李强、音乐系主任孙颖等为艺术顾问。

  与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积极对接,多次组织教师到该校培训,并引进京剧专业人才,壮大和培养了京剧师资。以王文清院长为代表的京剧艺术家及专业教师多次亲临学校指导、培训,将先进的京剧艺术教育理念、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京剧表演的基本功传授给师生,提高了学校的京剧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为广大京剧学员带来了福祉。

  另外,2012年,金乡县教体局为学校特招了京剧梅派第四代嫡传弟子、山西师范大学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徐林担任京剧专职教师。2013年,特招了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擅长京胡演奏的本科学士孟晓。2013年2月,“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教学实习基地”落户金乡县实验小学。

  2014年12月,学校又被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确定为“教学实践基地”。

  (三)科研引领,科学运行。

  为做好京剧教学工作,学校通过课题研究、编写教材、开设课程、整合课程,把京剧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融合。

  1.京剧专项课题引领。为了京剧教学活动向着前瞻性、目标性、可操作性逐步迈进,学校申报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京剧曲目进课堂的研究》和《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现已结题。同时还申报了山东省专项课题《国粹京剧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现也进入结题阶段。

  2.编制京剧校本课程。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近京剧》,有层次、有计划地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京剧曲目,以“记一记”、“学一学”、“唱一唱”、“京剧小知识”等为呈现形式。该书由青岛出版社公开发行,在山东省首届特色课程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3.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为促使京剧与整个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形成自己优良的课程生态,我们“以校本课程为主,以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为辅,以其他课程为助推”,有效建构起了具有京剧艺术特色的课程结构。

  在校本课程设置中,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京剧课,以自编教材《走近京剧》为蓝本,按照“兴趣培养”、“唱腔教学”、“身段教学”三级目标组织教学。低段教学中,主要让孩子观看少儿京剧演出视频及了解京剧唱段背后动人的故事等,让学生对京剧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学习京剧的热情。中段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京剧唱段,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卖水》等,感受京剧独有的板式、唱腔特点。在中段学习的基础上,高段增加唱段难度和传统唱段,如《三家店》、《天女散花》等,并学习一些京剧身段。

  4.京剧元素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

  为弥补每周一节京剧课在时间上的不足,学校又采取了将京剧元素融入学科课程的方法,努力提升京剧普及率。首先,为突破课程整合的瓶颈,学校分期分批派出师资去青岛、济南、临淄等地学习他们的课程整合模式,用思想武装头脑。其次,每节课的设计,学校要求老师们均在目标设计、内容安排、实施步骤、教学评价四个环节,努力实现学科课程与京剧元素的有机整合。

  (1)以京剧与体育课程的整合为例,学校的具体做法是:

  教学内容:“京剧排舞•第一节”。

  体育教学目标:通过排舞教学,提高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京剧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上、下肢协调能力的练习中,欣赏、感受京剧动作美。重点是京剧动作兰花指、虎口掌、山膀(架拳)的训练。

  实施步骤:先用京剧脸谱游戏导入新课,教师把动作完整示范之后,用展板展示基本动作,学生看图片分组自学,依次展示、纠正错误;最后集体学习;结束时,在京剧《卖水》的旋律伴奏下,集体汇报展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针对节奏的把握、动作的掌握程度及肢体的协调能力,进行有梯度的点评。

  (2)京剧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在其他课程中,我们也适当渗透京剧内容。如音乐课前5分钟学习或欣赏京剧曲目;美术课上,结合美术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适当渗透京剧元素,引导孩子们画脸谱,做京剧人物剪纸、泥塑,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京剧道具等。语文课中,教师则通过讲京剧故事,写学京剧的心得趣事等教学环节,实现了京剧与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如教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传统曲目唱段《将相和•负荆请罪》,体会京剧艺术的唱词美,并结合脸谱、动作、神态、精神面貌等体会人物的心理描写,更加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学生培养中,既促普及又出精品。

  在学生培养上,我校通过进一步论证,采取了“走进课内、课程选修、班队活动、兴趣小组、社团组织、参演参赛”六种模式,努力提高京剧普及率和京剧人才储备率。学校继续筛选出了更多具有京剧特长的学生,扩建了京剧艺术社团,并新增了小学生京剧唱段兴趣小组、京胡演奏兴趣小组,利用每周二、周四艺体活动时间定期授课,重点培养,将“促普及”与“出精品”相结合。

  四、构建京剧课程生态体系的成效

  京剧走进实小近6年的时间,京剧社团出人出戏,成绩可圈可点,在国家级、省市级大赛中频频蟾宫折桂。

中央电视台2013年举办的首届“全国少儿京剧电视大赛”中,以一曲《贵妃醉酒》获全国总决赛铜奖的学生周天一,被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录取,成为地方历史上第一位被首都戏曲专业院校录取的小学生。

  前不久,我校京剧社团又参加了第七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总决赛。折子戏《金山寺》、《白毛女》在现场的精彩表现,足以令众人信服。这其中的成效还有很多。

  伴随着学校影响力的扩大,青岛市黄岛区、泰安肥城市等地区教育观摩团陆续来我校参观考察京剧课程生态一体化建设。

  五、总结反思,规划展望

  (一)面临的问题。

  几年来,我们执着地走在构建京剧课程生态体系的道路上,且行且思。虽然是一路辛苦一路歌,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教师文化涵养欠缺、教学管理任务繁重,编写校本教材能力不足、时间受限。

  2.学生及家长认识不足,校本课程开设重视不够等。

  (二)规划展望。

  为确保学生可持续发展,在他们升入中学后仍能继续受到良好的京剧教育,下一步,学校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依托县教体局和山阳书院,将山阳京剧院、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是利用周末时间,邀请王文清等京剧艺术家对京剧特长生进行培训;二是在京剧艺术顾问及辅导员的大力支持下,编排一批精品京剧剧目,为传统京剧艺术注入新鲜血液。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校在构建京剧课程生态体系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今后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重。欢迎大家到我校指导工作,谢谢!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