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海量阅读研究所 >> 浏览文章

语文教学至简为上 人生法则从简如流

来源:创新教育网 作者: 韩兴娥 已有0人评论  2016/8/23 9:48:40  加入收藏

1.家常课随意听

周三下午新华社记者到我班听课,上午第二节课下通知时我正为一件私事烦恼着,下午第一节听,三、四节是我的课,没有一点时间准备。我惯用的听录音、朗读、简单理解的形式似乎过于简单了,于是打算准备一个简单课件。午饭后备课,困意袭来,睡了一觉后已近2点,素英校长告诉我潘院长已来了。我急匆匆地把于新宇老师暑假时准备的“一字组多词”设成大号字,搬着笔记本电脑进了教室。等待的时候觉得我的备课还是太简单,又找出家长们写的“学以致用”小故事设成大号字。

市区两级教研室的领导带着两位记者走进七班教室,学习了两篇课文之后,认读屏幕上的词,面对这些第一次见面的生词,有着认读2100生字基础的弟子们竟然不费吹灰之力,个个顶呱呱。最后学习“学以致用”小故事。课后记者问我精读的课文怎么教,我说这就是精读。二年级的小文章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困难,理解不了的课文是还没到理解的时候,比如第六单元那些关于朱德、大禹、孔繁森的文章,要理解的深刻肯定是很费劲的,这类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一步到位”。这样的“歪理邪说”源于女儿小的时候读成语的教训。成语故事一般来自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小孩子理解童话、寓言故事很容易,但理解那些历史故事难度很大。这也难怪,几岁的小孩子头脑中怎么会有“几千年前、几百年前”这样的时空概念?然而当时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给她讲了那么多遍,她还是搞不懂?现在想来不是孩子笨,而是大人糊涂!好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再强求我的学生“深刻理解”,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6号送女儿参加军训,进校门时遇到初中部的李宏伟校长,宏伟邀我到她办公室。她谈起3号那节课说:“你的课实在太简单了,但学生的表现很出色!孩子们个个读得绘声绘色,童真童趣童言稚语太可爱了。”

“你认为这节课简单吗?这是开学后我第一次提着电脑进教室,平日的课比这还简单。”我自暴内幕。

“这么简单的课,你的语气、语言都平平淡淡,似乎无法吸引学生,更别说表情、动作了,为什么学生都在按你的要求学习呢?记得在一年级时听你的课时,有小朋友捣蛋的,你立马严厉地制止,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喜怒哀乐都显现在脸上的形象,与印象中的‘名师’形象严重不符。”同事实话实说。

“开学前在高峰校长那里见到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大家称他刘老师,我对他一点印象也没有,但他说曾三次听过我的课,还给我买了几本书,一直没有机会送给我。等他离开之后,有人告诉我,刘老师是《大众日报》的记者,常驻潍坊。我突然想起来了,两年前,我的上一届学生在六年级时,校长告诉我,《大众日报》的刘主任打算向李局长请示,在我班里跟着听一个月的课。当时我想,以我那些六年级大弟子的学习状态,一个月内保持优雅风度,不批评、不急躁、和颜悦色、慢声细语,像我这样的毛躁之人还是有能力做到的。只是我不能老向他提供‘讨论’课,大部分的语文课上,我的学生在阅读,阅读的时间远远多于讨论的时间,只要他耐得住寂寞,我欢迎任何人听课,几个月也行,但是课堂上不要与我交流,课堂上的时间一分一秒都属于学生。不知什么原因,那个刘主任没有去跟踪听课。学生在一年级时太能闹,我不欢迎任何一个没教过一年级的人跟踪听课的(正在教一年级的老师最能理解老师的急躁和辛苦)。但二年级之后,我就不在意有人跟踪听课了,我对学生的要求很宽松,是一个缺乏管理才能的人,任何的竞聘我都不参加,因为我没有那方面的才能,给我一个班的学生就别无奢求了。”

“有绝招吗?”年轻的硕士李宏伟打定主意要从我这个“老土”这里挖点宝藏。

“学新东西谁不喜欢?第一遍听录音时教室里一片静寂,第二篇、第三篇时要求孩子们模仿着小声念,我悠闲得很,有精力去注意他们,那些不张嘴、不看书的小家伙一偷懒就会被我发现。孩子的精力是一点一点集中起来的,一年级时那几个钻到桌子底下找不着孩儿的小家伙也能跟着读书了,这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海量阅读的功效,我当老师追求得就是简单,追求的就是自在,虽然我一直在忙个不停。”

“你是不是喜欢听课的老师带着60份阅读材料来现场发给学生,给他们展示不经任何准备的完全真实的家常课。”

“知我者,宏伟也!” 

2.化繁为简诵读古诗

夜   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这是语文出版社第三册第26课的一首诗,这首诗我第一次读,因为不是全市统一订的课本,所以也没有教学参考书。当然,全市统一用的苏教版教材带着参考书和教案,我几乎没有翻开过。凭我这点可怜的古文基础,这首诗的意思也能一看就懂,我相信孩子也有这个能力。

齐读、开火车读、自己读、背诵之后,确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准音之后,我提了一个问题:“白居易有没有亲眼看到下雪了?要把依据说明白。”就这一个问题,就把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都包含在内了,整首诗的意思一目了解。

0
0
关键字:语文教学 力求简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