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海量阅读研究所 >> 浏览文章

课内海量阅读 享受职业幸福

来源:创新教育网 作者: 韩兴娥 已有0人评论  2016/8/23 8:54:52  加入收藏

抛弃只教课本的传统,不是我有多大的勇气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为了享受自己的幸福——学生爱上读书,老师才能享受到职业幸福。

1.享受阅读 浸润书香

“买了这么多书,孩子就是不读,怎么办呢?”无数家长叹息。

“都上六年级了,课文已读了几十遍了,你怎么还结结巴巴?读多少遍你才能读流畅?”数不清的老师恼怒。

……

“下课不准看书,否则要挨罚。”我这样吓唬学生,担心书迷们视力下降。

“韩老师的学生个个是播音员,不经预习就能流畅朗读,两星期学完一本教材对他们来说太轻松了。”我的同事、家长如是说。

……

两者之所以相差千里,是因为我的“课内海量阅读”。

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这是所有老师和家长的共识。

阅读能力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考第一,但各门功课都不会差。

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苏霍姆林斯基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喜欢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感到幸福,而讨厌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感到痛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无论能不能上大学,这十多年的学校生活是大部分孩子都要经历的,不爱学习的孩子如何忍受这漫长的岁月?所以,语文老师的首要责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

读书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在小学低年级读书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的孩子,年级越高则学习越吃力,进而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相反,喜欢阅读的孩子,年级越高学习就变得越容易。对那些阅读能力差的孩子来说,读书的快乐是水中月、镜中花。如果老师和家长再不加以引领,他们的人生将会变得充满艰辛,没有书香的人生将是多么地悲哀!没有一开始就讨厌读书的孩子,也没有靠自己明白过来而变得喜欢读书的孩子,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把他们带入用文字写成的美丽世界中。

于是,我从一年级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引领他们走上了“海量阅读”之路。一本语文课本的学习,一年级如果除去拼音教学的时间,二到六年级除去写字的时间,单算阅读教学两个星期就能完成。到了高年级,我们师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高谈宇宙之奥秘,纵论天下之文章,妙语连珠,有华章迭出之美,激扬文字,呈大气磅礴之势。读书成为幸福之旅,教学变为愉快之行。道家的谦下养生,儒家的精进利生,涤荡着繁杂的教师职业带来的浮躁、茫然,滋养着我们师生的从容优雅。

从顽童到腹有诗书的巨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在这条充满花香鸟语的书香之路上,洒满家长、老师相扶相携的汗水、友谊和笑声。我通过博文、信件影响着家长和老师们,我们把“课外书”的阅读放在“课内”进行,共同为不知满足的儿童提供了大量的精神食粮,引领孩子们欢呼雀跃着走进书的沃野,让他们远离了苦不堪言的作业,将那些把美好的文字肢解得支离破碎的习题抛到九霄云外,从而使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化走进课堂,让求知若渴的学子一睹为快,让他们在最富记忆力的时候诵读经典诗句和名家美文,为幸福的书香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内海量阅读”实验把“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落到我们师生身上:没有家庭作业,考试成绩优秀,没有一个学困生,孩子有了一个美好甘甜的童年,老师拥有了愉快轻松的心态。体育场上,有我的学生活跃的身影;文艺舞台上,有我的学生出色的表演;作文、电脑等各种大赛中,有我的学生飞扬的风流……最令我高兴的还是学生们的读书欲望,他们的阅读量之大是我始料不及的。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知识越来越丰富,而且能融汇百科、贯通古今,学生们渐渐步入了读书——获取知识——读书的良性循环。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自学能力、民主意识、求知欲望使我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我更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他们的书香人生奠定了基础而由衷地高兴。在安心的、无拘无束的阅读氛围中,自己的一个个“爱徒”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就连他们的呼吸也是那么的柔和,我享受着如水般轻柔、如雨露般滋润肌肤的“润泽”感。天真无邪写在每个学生的脸上,童言无忌呈现于课内课外,阳光,幸福,成了我们师生的共同写照。

2.爱学生是一种能力

有个年轻人,脾气很暴躁,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火,对自己的暴躁个性,他也感到苦恼。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禅师,问道:“有什么办法,能够帮我修身养性,改掉易为小事发脾气的毛病?”

禅师闻言,答道:“很简单,首先,你得知道如何才能抓到老鼠。”

年轻人听后,不屑地问禅师:“抓老鼠和改掉坏脾气,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禅师问年轻人:“如果现在要你去抓一只行踪飘忽的老鼠,你会怎么做呢?”

年轻人答道:“当然是先掌握老鼠的行踪,然后,在它平日出没的地方,摆上老鼠夹或是有诱饵的笼子……”

禅师说道:“这就对了,要改掉暴躁脾气,和抓老鼠一样,必须先找到自己生气的根源。”

 

看到一个又一个初为人师者由轻声细语变为声嘶力竭,我在寻找问题的根源。读于永正的书,才知道慈祥如老爷爷的于老师也有拿粉笔头投到学生身上的“恶劣”历史。回顾自己从教近三十年的情况,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爱学生是一种能力。很多老师存在那种“不爱”学生的行为,是因为没有具备让学生可爱的能力。

小孩子自然是可爱的。他们面庞可爱,那是血管通透性好,是心地纯良,是上帝赋予每个孩子一片心灵的净土。他们嫩声嫩气,声音可爱。他们愣头愣脑,行为可爱……如此可爱的孩子我们不爱,以至体罚现象屡禁不止,不是老师不想爱,而是缺乏爱学生的能力。

我的同事孙老师很受大家爱戴。她的婆婆卧病在床,吃喝拉尿都在床上,白天小觉睡了不少,晚上大家进入梦乡时,老太太就开始喊人,孙老师一直尽心尽力地服侍老人。在学校里,孙老师经常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她是那种天生就拥有高贵心灵的仁爱之人,可是却经常因为学生不做作业、不会做题而责骂他们。你能说孙老师不具备爱心吗?如果她能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爱学习、会学习的办法,她绝对是最慈爱的老师,只不过,爱学生的“能力”尚需提高。

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慈爱、耐心,但一堆孩子在耳边哇哇乱叫,和颜悦色不管用时,只有声嘶力竭地大喝一声了。许多老师在“磨练”中很快失去了和颜悦色,在那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们面前,变得“神色像晚娘,语气像泼妇”。做为语文老师,我为一学期啃一本翻烂了却还没教会的课本烦,为学生磕磕绊绊地不会读书烦,为天天批改那些文理不通的作文烦……几乎每天都要经历急躁气恼的炙烤。于是我也失去了“爱学生”的能力。

当我在内心的感召和外力的推动下闯出“课内海量阅读”的路子后,我的学生们个个变得可爱起来:

当看到仅仅入学一年的小孩子就能够面对书本沉思静读、自求博取,沉浸在书香墨韵之中的时候,老师能不爱这些让自己醉心读书、享受工作、享受课堂的学生吗?

当师生眉飞色舞、趣味盎然地朗读那一首首有趣的儿歌、一个个好玩的故事时,稚嫩的童音赋于了文字以生命的柔软与灵动,老师那幸福的耳朵从中体味到了诗的韵律。听着那脆甜的童音合奏出的天籁之音,老师能不爱这些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快乐的学生吗?

当面对那些“慢”孩子、“懒”孩子,想到“举三反一”“举十反一”的“课内海量阅读”早晚能让他们“开窍”时,老师能不爱所有的不同基础、不同资质的学生吗?

爱学生就是有本事把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变成和谐的乐章,当老师有能力指挥童声大合唱时便获了得自己的职业幸福,安身立命的职场就变成了充满乐趣的幸福之旅。

3.家长、学生喜欢海量阅读

我喜欢语文课,因为每次写作文都要到校园里活动一番,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轻松作文”了。有一次,我们班举行跳绳比赛,我仔仔细细地观察同学们跳绳。写作文的时候,妙词佳句就涌上了笔端,黑色的字一个一个往作文本上跳,真正做到了“下笔如有神”。

我喜欢语文课,因为可以大量阅读,从中积累许多好词好句,在书中尽情吮吸知识的甘露,沐浴文化的阳光。有一回,韩老师让我们“比比谁的词汇多”,同学们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积累的词语,真是妙语连珠、佳句迭出,词语如泉水般涌出,用之不竭。

——2000级学生李俊婷写于三年级

我们班的大量阅读实验使我入学不久就与书结为挚友,如今,我在书的陪伴下已迈上了四个台阶,每个台阶上都洒满灿烂的阳光,每个台阶上都萦绕着清新的歌唱,每个台阶上都有我和书相依相伴的身影……每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良师益友,在寒冷的时候温暖着我,在伤心的时候抚慰我,在孤独的时候陪伴着我,使我感到了欢乐与温馨。

                            ——2000级学生刘若凡写于四年级

我庆幸能跟着韩老师海量阅读,海量阅读的课堂有我质疑的机会,有我自由发表“高见”的空间,有我探索的勇气与能力。我喜欢涌动着活力与激情的语文课。

为了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韩老师呕心沥血育人才,将她苍翠的年华和无悔的岁月埋在浩浩书卷中,浸在学生的琅琅书声中。

                         ——2000级学生郭爽写于初中

 

说起这件事来,不知道应该是感谢韩老师,还是抱怨韩老师。

我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参与韩老师的语文大量阅读实验,从此就对读书特别感兴趣,回家写完作业就把自己关进房间里不出来,没事就爱拉着家长去书店给她买书。对此,我心里十分高兴。因为阅读可以增长她的知识,陶冶情操,看着孩子一天天懂事,作文词语丰富、流畅,做家长的心里比吃了蜜糖还甜。有一件小事让我又喜又惊——那几天,我不知怎么的,身上的肉一个劲长,比以前胖了十多斤!孩子帮我减肥,竟把它写成了连续剧,语言流畅幽默,她爸爸看了,笑得肚子疼,我却有点哭笑不得,因为孩子把我写成了喜欢抬杠的“杠手”,还是个好吃懒做的胖子,让我感觉在老师面前丢尽了脸面。不过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得这么快,写得这么形象生动,那全都是韩老师的功劳,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韩老师。  

可是,有件事使我有点“反感”。一天,女儿兴致勃勃地跑出来对我俩说:“爸爸妈妈,我们学到《中华上下五千年》里的秦国并吞六国了!”对于已经淡忘的历史课程,我们被女儿说蒙了,心里真不知道该怎样与女儿对话,也希望她别往下说,可没想到女儿又说:“你们觉得六国应该被毁灭吗?”我们无可奈何地说:“应该吧!”没想到女儿的反应极为强烈:“什么?你们怎么这样,没有看过《六国论》?”说着,一脸不悦地回到书房。还有一次,女儿问我唐朝的第一个皇帝是谁,我的确不知道,可又不能在女儿面前失去面子,只好让她去查字典。看到女儿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再想想一次又一次被问倒的尴尬,家长们真不知道应该感谢韩老师还是抱怨韩老师。唉!韩老师的学生家长,难当!

                         —— 2000级学生管潇的妈妈

我越来越思念韩老师带我们走过的那段阅读的美好时光,现在我在大学学的是商务英语,有一门课是国际贸易,里面有很多经济学理论艰涩难懂,但用老子的思想加以解释就会变得非常浅显……是那段读书读得近乎疯狂的日子让我真正成长起来。

                                         ——2000级学生曾祥君写于大学

 

 看到韩老师的《晨读十分钟》读书笔记,不禁想起了童年时我的父母给我看的几本书和杂志,最先看的是《小朋友》,后来看《少年文艺》、《儿童文学》。那时,十分期望父母在晚上办公回家后,有点神秘地从背后慢慢地拿出什么书,给我一个惊喜。看到解珂旎也是欢呼雀跃地接过我给她买的书,美好的童年浮现在眼前。海量阅读让我感悟到亲情,体验到幸福,谢谢韩老师!

——2007级学生解珂旎的妈妈

 

9月28日下午放学后,吴静琨拿回了《三字经》原文,为了试验一下孩子的背诵和记忆能力。从当天晚上开始我俩比赛背诵,结果用了大约半小时的时间,背熟了原文的1/3,第二天下午轻松地背完了全部。在这以前,吴静琨从没有接触过《三字经》。检验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料。

——2007级学生吴静琨的妈妈

 

今天和郭葳蕤散步,她说到一首诗,班里有个孩子把“孤木不成林”读成了“孤独不成林”。我说意思差不多。郭葳蕤很认真地说:“那不一样。‘孤’,是‘单独’的意思。‘孤木’是‘孤零零的一棵树’。‘孤独’是一个人唉声叹气的,很寂寞的意思。”我很惊讶,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居然能区分出这么细微的不同之处,而这又是孩子在家长和老师一直奉行“不求甚解”理念下的“自我感悟”,可见海量阅读的成效有多大。

——2007级学生郭葳蕤的妈妈

 

说实话,当时让王馨婕跟韩老师上学,我是有顾虑的。武寅冬(王馨婕的妈妈,北海学校的老师)回家经常说韩老师是名师,在语文教学上有独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以前武寅冬并没有和韩老师在同一所学校教书,缺乏对她全面细致的了解。再加上孩子年龄小,阅读量又这么大,已经大大超出了普通学生的认知水平,孩子能吃得消吗?既然是试验课题,那就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可能,或者在其他的孩子身上成功了,而王馨婕却不适合,那又怎么办?可是慢慢地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王馨婕每天都快快乐乐的,也没有在家写作业,而且经常“出口成章”,甚至“语惊四座”。最重要的是孩子喜欢看书了,一般的少儿读物即便是没有拼音也能阅读了。我认为这太重要了,甚至比她多认识1000个字,多算100道题还重要,这可能是韩老师“课内海量阅读”的最终目的吧。

——2007级学生王馨婕的爸爸

 

若雅在国庆期间读完了《彼得·潘》和七本绘本,读到精采处会大声说:“妈妈,看这一段!”然后绘声绘色地读给我听,有时读得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作为家长,我们为孩子能开始体会和欣赏文字的美而高兴和欣慰。这是“海量阅读”的效果。

——2007级学生学生赵若雅的妈妈

顺着时间的长河,伴着优美的方块字,我的心随着文字的脉搏在跃动,在一次次的阅历中豁然开朗……我仿佛看到了浩淼无边的宇宙中那颗颗点缀着的闪亮星球,我更仿佛看见了一幅渊源悠长、纵横千年的历史画卷。由此,我更加热爱我们的地球,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海量阅读了。

                                     ——2007级学生张倩雯写于四年级

 

 

 “学而时习之……”两年前我们班师生诵读《读论语学成语》的声音时常在耳边回响,我恍惚置身于孔门弟子中,正在聆听孔老夫子的教诲。书中故事内涵丰富,用意深远,彰显中国文华的博大精深。海量阅读给我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7级学生李欣瞳写于初中

 

儒家经典,博大精深;中华成语,天下一绝。我们小学时的语文课将两者巧妙结合,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学习了中华文化。

——2007级学生闫冠伊写于初中

老师和我们读过的《读论语学成语》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它是我生命中的启明灯,指明了我前行的方向,愿经典的光辉照耀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2007级学生张倩雯写于初中

汲历史之精华,汇成语之典范。韩老师和我们在小学读过的书,让我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了解了历史,增加了词汇量,丰富了知识面,对我到中学后学习历史大有裨益!

                                         ——2007级学生台浩文写于初中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