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国际风向 >> 浏览文章

中国未来10年大挑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城乡教育失衡

来源:知识分子 作者: 夏志坚 已有0人评论  2019/9/20 15:04:39  加入收藏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伴随产生了环境污染、地区不平衡、城乡差异等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国当前的可持续发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哪些目标已经实现?哪些目标仍然有待完成?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吕永龙研究团队通过分析中国31个省市(不含港、澳、台)的关键性指标,对中国可持续性表现进行了总体评价,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了当地时间8月7日出版的《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1]。

一、成就

从安徽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始算起,过去40年间里,中国的 GDP实现了年均9.6%的增速,到2018年达到了74.35万亿元,是1978年的30倍。同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170元涨到了24000元。 

与此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与日俱增。40年间,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从2.4%增加到了14.8%,对外投资也从2.97亿元增涨到了1.24万亿元。 

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教育、医疗等方面也有明显的进步。 

与四十年前相比,城市居民受教育年数从8年增加到了13年,农村居民的受教育年数也从4年增加到了10年。此外,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比以前更多。女性的受教育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1991年,女性的受教育年数只有男性的77.3%;到了2016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92.7%。 

在医疗方面,最为明显的进步体现在新生儿死亡率上,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城市新生儿死亡率从1.7%下降到了0.4%;农村新生儿死亡率从5.8%大幅下降到了0.9%。 

另外一个显著的成就是脱贫。1978年,中国有超过7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100元/年)以下,而按照中国现在2300元/年的贫困线,只有4300万人生活在这一标准下。这一点在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减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农村的贫困率从1978年的97.5%骤降到了2016年的4.5%。如果按照世界银行1.90美元/天(以2011年的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贫困线来计算,中国的贫困人口比例也从1990年的66.6%显著下降到了2016年的0.7%,并且中国从1990年到2015年的脱贫人口占到了同期全球脱贫人口的70%。

二、问题

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相伴而来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逐渐成为中国的一个焦点问题,而且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主要贡献因素。 

吕永龙团队构建了一个 “解耦合指数”(decoupling index, DI)来表明经济发展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DI>0 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污染物排放会增加;DI<0则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污染物排放会下降。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大多数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表现出了先耦合后解耦合的关系。具体来说,1978年到2015年,DI>0,中国经济的增长伴随着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和自然资源的损耗。不过,从2015年开始,DI<0,得益于一系列环保改革举措的实施,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开始脱钩。 

唯一例外的是二氧化碳排放。从1979年到2016年,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始终呈现出耦合关系: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也在成倍增加,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占全球碳排放的30%。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根据“十三五”规划,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20年的时候减少18%。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的碳排放可能会在2020-2025年达到峰值,并在2030年前与经济发展脱钩。

从耦合到解耦合的转变,图片来自Science Advances 

从全国水平来看,中国经济正变得越来越绿,但是当把分辨率放大之后,不同地区就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从2012年开始,东北、北方沿海和长江中部地区的人均碳排量就开始下降,而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均碳排放则仍在增加。 

水资源消耗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且不同于一般的认知,吕永龙团队发现在干旱的西北地区,人均用水量反而高于雨水更加丰沛的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排在全国第一。对于这一点,吕永龙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表示:“文中的水资源消耗统计的是所有部门的水资源消耗,我们是根据40年来的实际各地区的用水统计数据做的分析,我们也感觉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吕永龙认为人均水资源消耗较高的地区包括西北、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的人均水资源消耗最高主要是因为其农业用水量(例如新疆地区的棉花种植等)和生态修复用水量较大,同时东部地区的一些资源消耗型的产业转移到西北地区,加之西北地区本身的人口密度较少,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并不是说最先进的产业都转移到西部,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在这篇文章里深入分析它。” 

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的地区差异,只是中国众多地区差异的表现之一。 

尽管从1990年初期开始的市场经济改革,让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在接下来近二十年里的增长了均超过10倍,但是两者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并且没有明显缩小的迹象。从2003年开始,城市农村的人均收入比一直维持在3倍左右。

 

1978年-2015年中国农村-城市人均收入差距,图片来自Science Advances 

城乡差距在教育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尽管如前文所述,两者的受教育年数在改革开放之后都有增加,但城市-农村的受教育年数差并没有缩小,始终保持3年的差距,而且农村地区的受教育水平从1990年代初期到现在就没有变过。 

此外,城市学生始终有着比农村学生高得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在1978年,7%的城市中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或大专,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5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78年只有不到1%的农村学生进入大学或大专,而到了2017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学生也只有7%。 

“城乡在健康水平上大家都在提升,而且差距没有拉大。但是在教育这方面,农村实际上是(被)拉大了,这个是根本性的一个问题。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光是要强调城市化,关键是要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而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包括受教育水平,长期来讲,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吕永龙说。 

论文中还提到,尽管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焦点,但中国对于海洋的开发利用仍然做的很不够。虽然中国的海洋生产总值(gross marine product,GMP)从1979年的40亿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7.76万亿元,但是2017年 GMP 对于 GDP 的贡献只有9.4%,远低于海域面积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约为24%),中国海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209250元/雇员)也远低于美国(762750元/雇员)。 

而且近年来,不可持续的渔业开发和陆地上的人类活动也在对海洋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从陆地直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从1990年代的7亿吨/年增加到2010年代的12亿吨/年,漂浮在海面的陆源垃圾也从2010年的6.3千克/平方千米增加到了2016年的43.6千克/平方千米。这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上日益明显的气候变化,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近海的赤潮发生频率从1990年代的25次/年升高到了2010年代的57次/年,可捕捞的渔获越来越少,质量也越来越差。

三、总结

2016年1月正式生效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无贫穷、零饥饿、性别平等、优质教育、减少不平等、气候行动等在内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期望在2030年的时候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2]。在吕永龙的研究团队看来,中国当前已在减少贫困和饥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契合的工作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并在健康和福祉、性别平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在碳排放减量、污染物控制、收入平等、缩小城乡差距、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方面,中国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在2030年前实现这些尚待完成的目标? 

吕永龙认为:“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是值得在世界推广和学习的,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讲。中国过去采取的办法不是激进式的 ‘休克疗法’,而是渐进式的,这种先试点后推广的经验值得推进。我们要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这影响到我们适应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 

吕永龙同时提到:“我们长期以来考虑的发展多是在陆地上,我们的国土意识中很少考虑海洋的问题,而且陆基发展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多环境影响。所以我们说一定要关注海陆一体化,关注海洋生产总值的问题。除了捕捞之外,中国对于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仍然是不足的,海洋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并不高,应该强调海陆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参考资料

[1]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5/8/eaau9413

[2]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

0
0
关键字:中国 未来 资源 消耗 环境污染 城乡 教育 失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