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国际风向 >> 浏览文章

生涯教育:指向未来的超级链接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丽蕾 已有0人评论  2017/2/3 9:24:00  加入收藏

  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由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博士于1971年正式提出,并由此在世界上掀起一股生涯教育运动。生涯教育又称生涯规划教育或生计教育,是指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天赋、兴趣及未来社会的职业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生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人生职业发展效率,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

  一、生涯规划是一门必修课

  生涯教育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是纵贯我们一生的生涯发展和幸福的教育。发达国家普遍将生涯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英国就从立法上保障了生涯教育的实施;加拿大高中阶段就有文、理、工、医、艺等学科大类,还会专门请职业咨询顾问为学生做指导。这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教育内容。相较而言,我国的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大多集中在大学和职业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开展较少。

  进入大学后,对自己所读学校、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并非个例,或是父母帮选的学校、专业;或是现实的学校、专业与想象中相距甚远。这都反映出一个问题,即中学生涯教育的缺失。当问及学生职业选择时,听到最多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想要什么”,学生严重缺乏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究其原因,整个教育体制的影响和评价标准是主要方面,学校、学生、家长都在追求升学目标,让学生的学习经验只停留在书本里,所处的环境根本无法涉及职业体验和社会需求。

  尽管大学里有生涯教育的课程,但生命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和重点不同,各个阶段要面对的内容、主题以及目标也不同。大学的生涯教育是为进入就业市场而接受的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的考虑;而高中阶段是对职业选择的试探期,在幻想、讨论、学习中形成一些暂时性的决定,考虑的是需要、兴趣、能力与机会。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价值,就在于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并围绕职业目标,制订上大学的目标,以及为实现上大学目标,而确立中学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采取实际行动落实计划。所以说,高中的学业与职业规划紧密相连,互为一体,是对就业能力的储备与提升。只有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框架下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才能将现在的学业与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不仅是其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的重要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认识自我和规划人生未来的重要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是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提供最适合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新高考释放联动效应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校长标准,明确要求高中校长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现在真正重视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高中并不多。原因有几方面,一是有的高中虽然觉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重要,但担心开展教育挤占高考主科的学习,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边缘化;二是有的学校老师、家长,认为学生学习、懂得规划没有什么意义,因为选择空间很有限;三是有的学校没有专业师资开展学生规划教育,生涯规划课往往就由心理咨询室或者德育老师负责,很难给学生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全面启动,然而现有的教育体制、孩子的成长环境、生涯教育的缺失这些都将学校、家长和学生推向了迷茫与焦虑。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我国中学办学的空间会进一步增大,推进选课走班制,最终将实现每个学生一张独立的课表。根据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原则,高校招生不仅要依据学生的高考成绩,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以及思想道德、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如何落实学生的选择权,指导学生选择报考科目以成功应对高考,已经成为高中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则被认为是回答“落实学生选择权”这一问题的“最佳答案”。

  新高考带来的改变有力推动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再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很难适应改革的要求。然而值得明确的是,生涯发展辅导不能仅理解为帮助学生选科选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德育+心理测试+职业指导,而应使学生养成生涯发展意识。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安排高中学习生活。掌握一定的生涯发展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认识自我的反思力,提高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力,不断提升适应社会要求的行动力,让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发展能力。

  学生生涯教育与指导,既要作为一种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之中,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政府、企业、社区、家长与校友等都是实施生涯教育与指导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