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20/8/20 20:27:36 加入收藏
作为教师,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真正、最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一思想很快被全球各国所认可,并被称为学习的四大支柱。
一、学会认知——着重在逻辑思维
1. “知”在这里不仅是指“知识”,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一切认识的对象。
2. “认知”不仅是书本上的、课堂上的,包括学会认识、学习各种社会学习规范,掌握学习的工具、求知的手段。
3. 学会认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掌握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
4. 学会认知,不能在学校教育中一次完成。“求知”将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之间无数次反复、不断“完成”而又重新开始的过程。
二、学会做事——着重在操作思维
1. 学会做事,将从传统意义上的掌握某种狭窄的劳动技能,转向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能力。
2. 学会做事,主要不仅指获取智力技能,而是指培养社会行为技能,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矛盾、管理人的群体等能力。
3. 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在“求知”过程中养成科学素质的基础上,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在工作中的革新能力。
三、学会共同生活——着重在情感思维
1. 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
2. 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3. 学会共同生活,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同时也意味着学习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4. 学会共同生活,主要不是从书本中学习,它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
四、学会生存——着重在交往思维
1. 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2. 学会生存,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那么,我们都教给了学生什么?
我们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了吗?面对这个问题,为数不少的教师会觉得很尴尬。
我们只教给了学生知识,枯燥乏味的知识,死记硬背的知识,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书本上的知识。
学生也都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之所以教育目的窄化为教学死的知识,我们的教育机制恐怕难脱干系。
在应试教育机制下,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味追求考试的分数,教学重知识而轻能力。过于看重教育的标准化,一个标准、一套教材、一份试卷、一种答案、一个评分标准、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差异性。
我们可能只记住了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却不知道培根还有另外一句名言:“知识在书本之中,运用知识的智慧却在书本之外。”知识是死的,智慧才是活的;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却关乎人生。拥有知识的人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的教育教学决不能急功近利,只考虑学生的现在和学校的眼前利益,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适应、立足、服务、贡献社会的能力,我们需要教给学生:
(1)良好的行为习惯
曾有一家世界著名的新闻媒体采访了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问影响他们成功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多数获奖者都说到是小时候老师和爸爸妈妈告诉自己不乱吃零食,饭前要洗手,手帕要叠整齐,做事要有条理,有始有终,对人要诚信……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和未来。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2)自主的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得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3)做人的品质
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无论赋予教育怎样的意义,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不管学生将来能成为什么,我们首先是要他们“成人”,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这才是现代教育的第一要义。
(4)生存的本领
哈佛大学的成功智慧,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生存本领:“先学会生存,才能学会生活。”
对于哈佛大学来说,培养学生的生存本领远排在教授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前,只有拥有杰出的生存本领,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才能更快地获得成功。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