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武猛 已有0人评论 2016/10/24 9:59:09 加入收藏
【内容分析】
作为世界区域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的六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动物的古老性)及经济发展特点(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等);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地关系作为贯穿本节的主线,体现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能力。
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与其它国家最大的区别;而在了解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及人口城市分布时,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又可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会对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非常感兴趣。关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与农牧业、工矿业发展的关系,由于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目标设计】
一、课标呈现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二、课标分解
经过对上述课标描述各语句的中心词和行为动词进行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情,对课程标准进行如下分解:
三、目标实施
(1)认真观察“澳大利亚位置图”, 指出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通过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观察地形图、气候图以及矿产资源分布图,能准确概括出各地理要素特点,并分析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3)通过探讨气候、交通等因素对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初步学会分析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特点及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古老动物的产生原因与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是难点。
【资源运用】
主要运用多媒体和教材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作为平台呈现多幅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景观及动物资料,首先给学生的视觉感官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在教师引导下探究现象背后的成因。选取的几段录像提供了大量动态、详实的资料,帮助学生直观、高效的提取有用信息,了解相关地理特征。
【教学过程】
<探究预热>
世界上的国家为数众多,国情各具特色。我们已经领略了六个国家的风采。今天让我们登上新的航程,去认识一个古老、美丽和富饶的国家—澳大利亚。(简短微课展示)
学习思路展示:学习国家的思路。
探究模块纵览:1、明确位置 探寻古老大陆;2、游遍澳洲 体验异域风情;3、感悟经济 品味特色产业。
设计意图:展示澳大利亚典型图片,配以轻音乐,让学生感受该国家的典型特征。既完成教学情境创设,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一起步入课堂,展开探究。
<探究过程>
模块一:明确位置 探寻古老大陆
目标分解:
1.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
2.知道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并说明形成原因。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