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小学 作者: 王洪利 王学惠 已有0人评论 2016/4/1 14:05:49 加入收藏
五、问题意识应该始终落实在自主性作业全过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了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只学不问的现象十分普遍。儿童天生爱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却将其扼杀在摇篮中。不善于质疑,就没有创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他在苹果树下的思索;大庆油田的开发源于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求异。我们要积极倡导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或探索过程主动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获得思想方法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有的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他查阅了资料了解到原来早年的火柴实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的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摩擦便能起火。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摩擦,火柴才能燃起来。还有的学生提出:那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幻象呢?查阅资料后了解到:一种解释是从人生角度说明,孩子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意识模糊,从而会产生幻象,就像在沙漠中极度干渴的人,眼前出现水塘的幻象道理是一样的。还有一种观念是从小女孩的心理分析,她之所以会出现幻象,是因为那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却又非常渴望得到的。她只能在虚幻中看到,进一步地突出女孩的可怜,和当时对于社会的不满。有的学生还以《关于现代的穷苦人民的思考》为题,质问现在我们生活的今天,是否也有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人呢?
有思维含量的作业才是有价值的作业。看是简单的问题,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够给孩子提供这种思维的空间。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阻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的欲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能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调查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拓展了学生阅读空间。
六、作业展示交流是语文学习资源的再利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增加了:要有语文资源意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学生自主性作业丰富多彩的内容,精彩纷呈的形式,充满了学生的智慧,每份作业都是学生创造出来的学习成果,每份作业都是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这样的作业不能闲置楼阁,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通过展示课将作业资源汇集起来,给学生提供一次再学习的机会,这种课堂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是普通的课堂难以实现的。
学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评活动。有的学生合作把课文改编成小话剧剧本,然后排练表演。从演员到场景设计、配乐都由学生自主编排。课堂上学生展示结束后,参与的学生让其他同学从剧本的编写到演员的表现进行点评;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小女孩的昨天和今天》演讲,演讲内容精彩纷呈,发人深思。最后评选出“最佳创意作业”“最具思维含量作业”“最具才情作业”等,
作业展示体现的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作业展示课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我们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借此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每次作业学生付出的努力,远比应用的时间要重要得多;每次作业都是一次独特的创作,这远比机械抄写重要得多;每次作业都是一次个性展示,这才能引发学习的原动力;每次作业都是一次求异创新,这才便于激发儿童的潜能。语文自主性作业改变了师生固有的思维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场变革,直接推动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它使教师由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语文自主性作业改革的最终目的。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